第341章 当殿,服毒自尽! (第1/2页)
长安,太极殿。
来自江南和河北的快报,几乎同时摆上了李承乾的御案之上。
一份是吴县农兵卫初战告捷,全歼袭扰州学工地的“水匪”水龙帮,并将其帮主头颅悬挂陆氏别业门楼的简报。
附有百骑司“老鹞”的密奏:
陆明远与“水龙帮”勾结、制造“意外”害死人命、并胁迫佃户逼死陈翁之铁证已确凿。
另一份是魏州张巡的奏报:
清丈田亩基本完成,隐匿田产尽数充公,依“寒门举荐法”擢拔里正、乡吏三十七人,皆寒门良家子。
元城崔氏旁支已无力公开抗拒,地方寒心稍安。
另附李茂履职情况,称其“持正不阿,乡里称善”。
李承乾的指尖在“水龙帮头颅悬门楼”和“李茂持正不阿”几行字上轻轻划过,冷峻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陛下,”
房玄龄走出来,声音之中有些激动,
“江南和河北传来的捷报,足以说明‘举荐法’和‘农兵卫’这两项政策,已经像陛下所期望的那样,深入到乡村野外,如同聚集细沙堆成高塔一般,逐渐显现出成效!
出身贫寒的优秀人才得到任用,朝廷的基层力量已经初步形成!地方上那些大家族、门阀势力的根基,已经被撼动了!”
褚遂良也跟着站出来说道:
“弘文馆大学院已经开设了农政、工技、律法三个学科,第一批通过举荐上来的优秀人才,都在勤奋努力地学习。
军队里提拔起来的军官,也在抓紧训练农兵卫。
从朝廷到地方上下连通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李承乾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
舆图上,代表新政推行的绿色标记,正顽强地在代表世家势力范围的暗红色区域中扩散。
虽然依旧被大片暗红包围,但那点点新绿,却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根基已成,枝干已壮。”
李承乾低声说着,
“是时候,该彻底修剪那些腐朽的枯枝了。”
郑玄虽死,但郑氏这棵千年巨树的主干还在,其盘踞朝野、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潜势力,并未随着家主被斩而烟消云散。
“房卿、褚卿,”
李承乾转身,目光扫过两位重臣,
“拟旨!宣荥阳郑氏当代家主郑弼,并其族中三品以上在京子弟,明日巳时,太极殿觐见!
朕,要亲自问问他们,这‘诗礼传家’的匾额之下,可还容得下谋逆的祸心?
这千年清贵的血脉之中,可还流淌着对大唐的忠义!”
“臣,遵旨!”房玄龄和褚遂良躬身说道。
翌日,太极殿。
百官分列两边,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殿门处。
荥阳郑氏家主郑弼,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朝服,在数名同样穿着素服、面色沉凝的郑氏核心子弟簇拥下,缓缓步入大殿。
郑弼走到御阶之下,无视两旁文武各异的目光,对着御座上的李承乾,缓缓地、一丝不苟地行了一个古礼,随后开口说道:
“草民郑弼,携郑氏不肖子弟,叩见陛下。”
他身后的子弟也随之跪拜。
李承乾端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跪在地上的郑弼。
“郑弼,”李承乾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你们荥阳郑氏,世世代代出朝廷大官,靠诗书礼仪传承家业,享受着朝廷的浩荡恩典。
可你兄长郑玄,勾结叛逆卢承庆,图谋造反,罪证确凿,已经在朱雀门外被依法处死了!
你们郑氏家族的门生和旧部下,在朝廷和地方各州各县到处都是,在推行新政的时候,表面上服从,暗地里却搞串联、耍手段阻挠,这些证据也都在这里!”
李承乾指了指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卷宗。
“今日宣尔等上殿,非为叙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