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崇祯元年有钱和缺钱的波粒二象性 (第1/2页)
种地太难了,万里长城算上褶皱,真的有万里。大明九边重镇,仅蓟镇一地,防线就绵延九百里。
朱由检不是不知道蓟镇的重要性,朝廷里也不是没有人看出蓟镇的虚弱、京师防备的凶险,可是想要恢复蓟镇的防备,谈何容易?此前虚惊一场,朱由检紧急给蓟镇加派了五千兵力,可是这五千兵撒下去,水花都溅不起来。
如果单独立营,可守备的范围又十分有限。如果将京营全部派到蓟镇,京师的防备又会变得无比的空虚。想要将蓟镇防线填满,按照满编来算,至少需要十三万兵。
大明养兵用兵的代价愈发高昂了,辽东镇都没有十万兵,从萨尔浒之后,就已经陆陆续续吃进去了几千万两白银。九边每年的军饷,仅辽东就吃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八个镇自然就没得吃,被饿的瘦骨嶙峋了。
朱由检纵然稍微多收了一些钱粮,但是能征善战的军队却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他甚至没有余力去编练新军,这一年多以来,也只不过是在玩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京营原本的士兵,提纯一下,就有了所谓的选锋;从九边匀一匀,勉强给蓟镇拼凑了三万疑似精锐,加上蓟镇原本剩下的几万老弱病残,加起来也都不超过七万人。
去年、今年,明军高歌猛进,捷报传到麻木,但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很他妈的烧钱。打输了,需要抚恤,需要调兵救援;打赢了,需要抚恤,还需要赏钱;收复丢了城池,需要重新构筑的防线的钱,比如宁远,收复失地还是需要搞土木,因为需要巩固防线。
去年太仓也就收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苦着苦着也还是过来了。今年累计收入一千八百万两银子,足足翻了四倍,也还是花了个精光。
虽然现在太仓库里还有三百万两现银,但是这三百万两要撑到明年夏收,一桩桩、一件件,这三百万两各有去处,甚至各部官员还说不够用,舔着个脸让皇帝再从内帑支援一点。
好像他作为皇帝,费尽心思折腾了一年多,到头来全给别人打工了。朱由检开始有些理解,为什么之前的几个皇帝大都有吝啬的恶名,实在是心里失衡啊。朱由检痛心疾首:“这明明是朕的钱!!!”
年终朝会的主题是盘账,毕自严把算盘搬来,这倒不是临时抱佛脚,平时不干活,非要拿到朝会上作秀,而是六部收支仍维持相对独立,他要跟各个部门当廷对账,防止抵赖,诸如玩一些什么选择性遗忘、拖延大法、糊弄敷衍什么的。
户部各司官员在算盘敲得噼啪响,声音很有节奏,甚至有些助眠。毕自严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跟皇帝汇报今年的收支情况,但朱由检却左耳进右耳出,听不太下去了。之前是他将毕自严提到了财相的地位,但朱由检却没有感受到对应的回报。
是,朝廷的税收是多了,但这是你毕自严的功劳吗?朝廷的收入是多了,可是好像钱也花了,好像也没办成什么大事啊。朱由检心中第一次动了把毕老头换掉的想法。
当然,念头是有的,他的理智还勉强维持着。朱由检自己也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好像坐在这个位置上久了,真的会改变一个人,无论这个人此前是做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