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江湖恩怨武学精进 (第2/2页)
烛火在窗纸上摇曳,将云逸的身影拉得老长。他沉浸在修炼之中,体内的真气如解冻的溪流,沿着《天刀经》的经脉路线蜿蜒流淌。这门心法他已修炼数月,如今第一层圆满,运转时不再有滞涩之感,真气流转间竟隐隐有金石相击之声。《云雀诀》的第四层境界更是让他惊喜,昨夜在屋顶试练轻功时,他甚至能足不点瓦,借着檐角的气流滑翔数丈之远。
而那套残影刀法与刀诀,早已成为他最信赖的伙伴。第三层的刀诀在他手中已颇具火候,每次挥刀,三道虚影如影随形,刀锋划破空气时发出的尖啸声,能让寻常野兽闻风丧胆。他抚摸着刀鞘上的裂纹,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修炼之初——那时的他连第一式“疾影拔刀”都难以掌握,不是出刀太慢错失先机,就是用力过猛导致真气紊乱。有一次在瀑布下练习,他连续三个时辰重复拔刀动作,手臂酸麻得几乎握不住刀,才终于在某一瞬间,感受到刀刃撕裂水雾时的畅快,体会到真气与力量完美融合的玄妙。
第二层的“流云斩月”,则是对心境的磨练。云逸曾在竹林中闭关七日,看着竹叶飘落的轨迹,领悟出刀法的韵律。如今挥刀,不再是简单的劈砍,而是像流云追逐明月,刀势连绵不绝,让人捉摸不透。至于第三层“破刃诀”,他常常在深夜里对着木人桩模拟对战。
那些木人桩上密密麻麻的刀痕,记录着他与不同刀法高手的“切磋”,每一道裂痕都是他对刀招破绽的深刻理解。
想到第四层“剑影无痕”,云逸不禁握紧了拳头。江湖中使剑者众多,剑法千变万化,武当的太极剑法绵柔中暗藏杀机,华山的紫霞剑法凌厉如电。他特意从书商那里购得《百剑谱》,日夜钻研,甚至用树枝在沙地上反复描摹剑招轨迹。有一次在河边,他盯着水波荡漾的纹路,突然领悟到破解“芙蓉三叠”的诀窍,兴奋得彻夜未眠。
而第五层“暗夜惊雷”与第六层“流星碎影”,则是对他反应与洞察力的终极考验。云逸在屋内布置了数十个机关,暗藏竹箭、飞蝗石,甚至用绳索模拟暗杀者的偷袭。每次练习,他都仿佛置身于生死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被“暗器”击中。有一回,他为了破解连环弩的攻击,反复尝试了上百次,终于在某一次挥刀时,将三支飞箭同时斩成碎段,那一刻的成就感,让他至今难忘。
窗外的更夫敲过三响,云逸缓缓收功。他望着窗外的明月,刀诀的后三层境界在脑海中若隐若现。前路漫漫,他知道每一层突破都将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与痛苦,但这份对武学的执着,早已成为他在江湖中前行的最大动力。
第七层“万兵归刃”的修炼室里,木屑与铁锈混杂的气息弥漫不散。云逸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仍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手中木刀。眼前的木人桩上,布满了长短不一的刀痕,有的笔直如线,模拟长枪的突刺;有的蜿蜒扭曲,复刻软鞭的抽击。为了参透长枪的刚猛,他曾在演武场与持械武师切磋七日,每一次枪尖擦着咽喉掠过的寒意,都让他对“以柔克刚”有了更深的理解;而破解软鞭的灵活,则是在暴雨中完成——他盯着雨帘中飘摇的柳枝,终于悟出“守中带攻,后发制人”的诀窍。
当云逸开始钻研第八层“力破苍穹”时,整个山谷都回荡着他的呼喝声。他在断崖边运足真气,刀锋劈向巨石的瞬间,碎石飞溅如星,震得崖边草木簌簌发抖。然而,每次看似成功的发力后,他总会陷入更深的思索——师父说过,这一式的精髓不在于蛮力,而是要将全身真气凝聚于刀尖,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为此,他日夜揣摩山崩时的气势,观察瀑布倾泻而下的韵律,试图找到力量与意境的完美契合点。
至于传说中的第九层“千变万化”,更是如迷雾般难以捉摸。云逸曾在月圆之夜,对着湖面反复演练刀招。当月光洒在刀身,倒映出无数晃动的虚影时,他仿佛触碰到了一丝玄妙,却又在下一秒消失无踪。想起师父坦言自己止步于第八层,云逸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总有一天,我要让这招刀诀重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