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退亲 (第1/2页)
自己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女儿,蔡晚秀比谁都心疼、爱护,她自然也不愿意女儿嫁给一个素昧相识的人,但现在情况特殊,而且男方的家世还不错,总比去陌生的乡下要好。
她去打听过,前两年一腔热情下乡的知青,鲜有不写信回家哭诉条件艰苦的。
蔡晚秀心疼的拉着女儿坐下:“妈知道你不愿意随意嫁人,但是让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去下乡干农活,我和你爸更不放心。”
姜榆垂眸,轻声道:“妈,下乡或许没你们想的那么差,我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就试着接触一下,如果对方人品不行,或者你真的讨厌,妈和你爸再去想别的办法。”
姜榆轻叹,看来妈还是没放弃将她留在城里。
其实她也不是真的向往下乡,这个时代,待在城里肯定比乡下好。
下乡了她就是知青,据她所知,有些知青下放的地方还特别艰苦,尤其是西北大荒,甚至方圆百里连个人影都没有。
如果分配到了那里,真像堂姐说的,或许一辈子都回不来。
这辈子难得拥有亲情温暖,姜榆很在乎爸妈,心脏有些酸涩:“好,那就听妈的。”
她想着,这个年代不嫁人的才是异类,就当是不让爸妈受人指点,试着相看一下吧。
要是对方真的不合眼缘,再退亲去下乡,也不损失什么。
听她同意,蔡晚秀终于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刺绣了一天,先回房休息着,妈再炒两个菜就开饭。”
姜榆应好,没有留下帮忙,因为从小她妈就不让她干这些,说什么以后嫁人少不了活干,在娘家时能松散就松散一些。
为了让她自在,很小的时候家里还给她布置了单独的房间。
姜家以前的院子大,但是两兄弟分割后,就算不得宽敞。
姜榆他们家在东边,当初分的时候有两间正房、一间厨房和半间堂屋。
如今两间正房分别住着姜榆爸妈和姜榆大哥大嫂,两岁的侄女还小,跟着大哥大嫂一起睡。
分家之后,姜立伟和蔡晚秀就将半间堂屋布置给了姜榆,房间不大,却很干净温馨,她没事时,就爱坐在窗边刺绣。
后来姜家小弟长大,也需要一间独立的屋子,于是姜立伟又在这半间堂屋的前边靠墙再建了一间,半个院子又变成个狭窄的小四合院,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好歹能住下一大家子人。
答应爸妈与那娃娃亲对象相看后,姜榆就没怎么再操心,一直在自己房里缝补衣服、褥子。
他们家虽然有两个人工作,但是人口多,而且大哥刚顶妈的工作不久,工资也不高,所以不管是谁,日常基本都是补丁衣服。
不过姜榆有绣工在身,缝的补丁都比一般人缝的要好看,家里的这种活计一般都交给她。
大嫂林芳杏常背地里吐槽婆婆太惯着小姑子,其实别看姜榆只干刺绣、缝纫这种活,但常有人请她去给家里即将出嫁的姑娘绣个枕巾、鞋面什么的,家里改善伙食,基本都是人家的谢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