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 章 恋恋不舍 (第2/2页)
我看着墓碑,触景生情,马上召集全班同学整队集合,缅怀了红军战士,并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演讲会,个个有感而发,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分享。
这次游览古楼,我虽然是第一次,但对半数学生来讲,并不是首次,可他们都有意外的收获。回去后,都认真写作,每篇作文都写得生动感人,情景交融。
古楼,我心中的山,心中的楼。我不知何时再能登高远眺,把更加美丽的景致揽于怀中。
我们在回来的路上,经过覃书记覃老师的家门。他正好在家里看书,我们把行李放在后面的田坎上,专门去拜访了他。他不知道我已经拿到调动文件,便问从哪里来。我说专门上去搬家的,他真是不相信,说这怎么可能呢?他说我在开玩笑。我只好把红头文件再次出示给他看,他吃惊后不得不相信了。
覃老师对我能够顺利调到重点中学表示祝贺,我也对他几年来的关照表示感谢。他还问我好久上去跟同志们做个话别,可我担心象今天这样会情不自禁流泪,便打算不再专门上山告辞,拜托他跟老师们打个招呼,至于工资介绍信就去找李老师帮忙,他应该会答应的。
覃老师认为这样有些不妥,在一起相处三年,离开时一个招呼都不打,是不是说不过去,建议我考虑好了再定,春节假期还有一周多,不急。
我离开覃老师家后,在马伏山下的硬石头陡坡上。我们吃力地走着,走着。我一下子就回忆起了一件记忆深刻的事。那是在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回来的早晨,我与老幺起床就开拔,经过几小时回到这马伏山下的一片油菜田边,肚子饿得咕咕叫,汗水直冒,已经筋疲力竭了,实在走不动了,我们放下背篓,倒在油菜田里,用嘴巴啃肥胖的油菜苔充饥,连续吃了好几根,肚子里终于不再空空如也,精神自然就有了。我们从油菜田里坐起来,再站起来,终于可以有力气背起行李,走完回老家的最后五百里路。
这件事,我再跟二哥提起,他还教育我:都是在工作拿工资的人了,以后就不要那么过分节俭,该用钱的时候,必须要对自己大方一些,不能让人吃亏。
老幺作为我兄弟,作为学生,他也觉得那次倒田吃菜苔是他这一生中,最难忘是事。我每次路过这里,就一定想起这件事。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不在路边那些小商店里买些粑粑饼饼作早餐呢?
我去拜访了邻队的李老师。我感谢他在关键时候,帮助我出点子,让我尽快进入了调动程序,特别是给我加油打气,提振信心。也特别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李老师还叫家属把饭做好,我们一起喝了一台庆贺酒。他家属是我大哥的第一个徒弟,我们都很熟悉,说话也随便。他提醒我,今后到了新的工作单位,要吸取古楼山上的深刻教训。那些重点中学,人多更复杂,言行举止更要谨慎。他也相信,都工作三年多了,基本上成熟稳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我从李老师那里回来,稍有点醉意。在经过龙王台时,让我奇怪了,为什么这老井上面的百年如虬龙的红刺藤被砍光了呢?这是谁这么大胆呢?真的不怕得罪龙王吗?
我好久没有来这里,怎么变化就这么大呢?我口渴厉害,于是弯腰,在井里双手捧水喝起来,好舒服的温水。当然,也有好处,这大大的刺棚没有了,反而亮堂多了,我以前就怕来到这阴森的井边,总是浮现一种幻觉,好像井水里有红龙游动。我学过《叶公好龙》后,总觉得我仿佛就是叶公。
我在想象之际,我那老同学铭来挑水了,我顺便问他道:这刺藤是哪个看掉的?
他说:都砍掉好久了,你还不知道,这是你大哥砍了的,还用了一两个小时,累得满头大汗,好辛苦的,有老年人劝他不要砍,他说,上面是他的包产田,这大片刺藤形成了一片森林,把庄家都欺得不长。还听说,他砍伐时,差点从上面滚下来了,幸好抓住了一根木棍,好险。那天,看他太累,我还回家拿来一把柴刀,协助他砍的,不然他要砍好半天呢?
我对大哥乱砍伐老井上方的植被有些意见,这里是龙王台的风景特色,上百年的老藤蔓,说砍就砍,也太草率了。我在猜想,不知道,以后,他会不会出事。果然不出所料,他鬼使神差,真出事了,还是出的大事,难以挽回的事,后悔莫及。不仅他出事,还连累了铭同学,你说人家冤不冤啦。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就拿大哥砍伐老刺藤的事,他就真的那么巧合。人家老年人好心相劝,他总是不听。碰巧就吃大亏了。那位姓王的老人后来去问了风水师。风水先生说了,这龙王台的老刺藤就是龙的化身,早就成了精的,谁敢动呀,那不是找死吗?我不信这话,只认为这就是巧合而已,不必牵强附会。
铭还问我现在工作怎么样,我便自豪地告诉他,我已经调下山,将进入铁丁中学上班了。他听见这个消息,也为我高兴。祝贺我熬出头了。我也关心他的养猪场办得如何,他也自豪地说,项目款已经下来了。
我拜托他说:我们之间虽说是同学,但是,你是长辈子,要多关心我们一家,以后,我更远了,回来一趟不容易,大概要放寒暑假才回老家,请你多关心父母,多帮助几位哥子,他们文化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到,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作为长辈子,又是村干部,多提醒,多教育,多帮助。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