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66章 明人暗话 (第1/2页)
朝廷军服的制作与发放,细究起来竟和先前杨胤的“砍头财”有几分相似。
牵涉其中的各方,没几个是真正清白的。
少府监自然是罪魁祸首,常年渎职、克扣物料,把军需当成自家敛财的工具,可朝中那些默许此事的高官、军中坐视不管的将官,就全然无辜吗?
南衙不乏传承几代、换了几个主子的将门,不少人现身说法,自古便是如此,粮饷物资从来没有拿齐的道理。
他们见惯了层层盘剥,早已把这种贪腐当成了“行规”。
只不过南衙有两代河间王保驾护航,底下将官的克扣比别处收敛些,军士们好歹能拿到几成物资,比那些地方军强上太多。
杨胤的“砍头财”,不过是这张千年贪腐巨网里最寻常的一环。
他真正触怒朝廷的,不是贪墨,而是把盘剥来的钱帛、物资拿去造反,这才戳中了皇权的肺管子,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现在段晓棠这尾“鲶鱼”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不该容忍的。
右武卫上下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将官能管住自己的手,再加上征战胜利的缴获补贴,军士该有的福利完全能发到手。
可世上有几支军队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一直保持胜利?
南衙诸卫虽是天下精锐,可打过的败仗却也不比胜仗少多少。
说到底,右武卫等几个卫如今的 “好日子”,不过是掌兵人既有实力又有运气,能靠着战功“割肉养兵”,才造就了这份体面。
他们手上有了钱,腰杆子自然直了,再也不愿跟少府监低声下气,求着对方赏几个三瓜两枣。
宁可自己花钱在民间做衣裳,也要让军士穿得体面些,少受些委屈。
少府监和背后的势力哪容得下这般“脱离掌控”?便想通过敲打恒荣祥来警告南衙:别以为有战功就敢不听招呼。
结果没想到踢到祝明月这块铁板,她向来吃软不吃硬,若来硬的,她只会比对方更硬。
以吴越为首的南衙诸卫,怎么会容忍这等“勒索”。
往大了说,是对不公平之事发起正义的反击,往小了说,连为自己办事的商号都护不住,还算什么老大!
恒荣祥可是切实解决了南衙困扰多年的军需难题,让底层军士更归心,战斗力都跟着提升。
另一边,大理寺却在犯愁。
事缓则变,徐达胜一被当堂释放,大理寺就琢磨着怎么联系上南衙经手的将官,把“私造军衣”案彻底圆过去。
最好在大理寺这儿就结案,别再往上闹、往大散。
可文武分野本就深,军事和律法更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双方平日里几乎没什么往来,想搭上线都难。
好在大吴的中上层就是一张巨大的网,你我不认识、没来往不要紧,但必然有共同的亲友或故交能牵线。
可这种间接关系向来不稳当,大理寺派去的第一波说客,就结结实实地吃了闭门羹。
这事往深里说,经办人是把性命和前程都牵涉进去了,哪能轻易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