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53章 金甲风波 (第2/2页)
若是不知内情者,说不定还以为长安遍地反贼呢!
好在御史们还存着几分理智,没敢在 “私造铠甲” 后再添上 “意图谋反” 四字,否则这场闹剧转眼就要变成株连九族的血案。
这层窗户纸谁都清楚,不管是养尊处优的纨绔子弟,还是南北衙里跃跃欲试的将官,耗钱帛、费工时打造吉金甲,从来不是为了战场拼杀,纯粹是为了炫耀攀比,和古时豪门大户掷金斗富没什么两样。
核心就在于 “我有你没有”的那份虚荣,出发点简单得可笑。
卷进去不是将门就是武勋世家子弟,诗书传家的文官对这玩意着实没多大的兴趣。
原本吉金甲初亮相时的热度已过数月,长安城里的跟风潮眼看就要偃旗息鼓。
谁曾想段晓棠那套精巧绝伦的 “猴甲” 横空出世,瞬间又将这股风气推向了新的高峰。
众人不再只关注颜色,反而竞相在雕花纹样、制作技艺上倾注心力,使得吉金甲的实战性能一降再降,彻底沦为了华而不实的玩物。
无人察觉到,这番浮华景象下潜藏的危机。
近几个月来,长安的铜价竟悄然涨了几分。
铜在大吴本就是通行货币,与民生息息相关,铜价波动直接牵动着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
段晓棠听闻此事时,正轻抚她那套金甲上的兽面雕纹,只觉指端发冷。
她万万没料到,一时兴起的玩意儿,竟引发出如此事端。
倒也怪不得御史台上纲上线,私造甲胄素来是各朝严令的重罪,“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的俗语绝非虚言,他们这群人确实踩在了律法的灰色地带。
如今大吴军队的防护装备已经历了多轮更迭,主力普遍列装的是坚固的铁甲与灵便的皮甲,只有少数南方驻军会因地制宜采用藤甲护具。
青铜甲?那都是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老古董,早被归入淘汰兵械之列。
真正能进博物馆的祖宗级装备。
若非一群二代们为了出风头,贪图青铜甲新铸成时那夺目的灿金色彩,又有谁会从故纸堆里翻出这等旧制,不惜工本仿造复刻?
整场闹剧追根究底,全然是他们咎由自取。
连朝中那些平日里呼风唤雨的高官、南衙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们,对着自家不成器的子侄、莽撞的下属也只能暗自头疼,半句冤都喊不出来。
毕竟私铸铠甲的实证明摆在眼前,无疑是触犯了律例条文。
朝堂之上,这群大佬们只得放软身段,一再陈情,“不过是小孩子的嬉戏之作,当不得真。”
“青铜甲哪算正经甲胄?军器监都几十年没造过了。”
这话倒也不全是推诿,军器监的确铸过 “金甲”,但那是专供皇帝祭天、阅兵时穿戴的礼器,以真金制成,半点实战战力都无。
若遇主张俭德的君主,甚至会直接在铁甲上刷层金漆充数,只是这层漆附着力极差,稍有刮蹭就成片斑驳脱落,平日里得像伺候珍宝般小心护着。
还不如青铜甲便宜皮实,哪怕磕磕碰碰,表面有所磨损,里外仍是一体的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