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38章 药性之惑 (第2/2页)
谢广运听着,心里仍有一丝期待,迟疑着问道:“若是让这些药材再长一年,药性能否提高些?比如三年当两年用,四年当三年使,多养些时日,说不定能追上野生药材的药力。”
这话问得实在,可赵大夫也没法打包票,只能如实回答,“那就得看明年的光景了。”
理论上,药材生长时间越长,药性会越强些,可具体能长到哪个地步,谁也说不准。
药草是长在地里的活物,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上干旱、洪涝或是病虫害,别说药性提升,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再者他们势必要考虑现实情况,并非药性越高收益就越高。
边际效应逐渐降低,地块占用的时间越长,本该周转带来的效益就越低。
众人不约而同地想起赵大夫先前只挖了一半的试验田。想来他早就打着这个主意,留下另一半药材继续培育,看看多生长一年后,药性会有怎样的变化。
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夫,始终皱着眉头,实在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好水好土地伺候着,药材长得又粗又壮,怎么反倒药性不如野生的?这不是白长那么大个子了吗?”
赵大夫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老夫和林娘子反复讨论过这个问题,想来只有一个缘故 。”
“‘玉不琢,不成器’,它们的日子过得太好,反倒没逼出本该有的药性。”
这个结论一出口,瞬间打破了许多人的固有思维,向来只知道 “沃土出良材”,没成想草木竟也需要 “历练”。
细想之下,发现这个道理放在人身上也能得到验证,安逸的生活会让人逐渐变得懒惰,失去进取之心;没想到草木亦是如此,少了生存压力,连药性都懒得积攒了。
现在想来,连山上那些仿照自然环境移栽的药草,也隐约有这个问题。
赵大夫为它们遮风挡雨、清除杂草,比真正的野生环境还是多了几分 “呵护”,药性自然也比纯野生的稍弱些。
丘端陡然生出一颗“后爹”心,试探道:“若是让它们‘遭点罪’呢!”主动制造困难,逼出药性。
赵大夫长叹一声,语气里满是无奈,“话是这么说,可一不小心就得把它们养死了。”
这般小心伺候,药材的成活率都不算高,时不时就有幼苗枯萎。
若是真敢放养,怕是林婉婉连当初投入的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两难呐!
太精心,药性上不去;太粗放,成活率又保不住。
赵大夫从前总觉得自己老当益壮,还能再干十几年,可想到药田里茂密地各色药草,竟忽然生出几分寿数可能不够用的紧迫之感。
许多药材生长缓慢,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熟,而他往后余生,又还有几个三五年?
那些设想中的试验,比如调整光照、控制水肥,他真的能一个个做完,得出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