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秋闱科举 (第2/2页)
好在有高度酒精消毒,否则,死的人会更多。
至少,朝廷之内,上到宏丰帝,下到文武群臣,对这个伤亡数字,都很满意。
赵清虎还旁敲侧击过,从几个翰林院的老翰林口中得到的数字,是八万!
朝廷能允许,此次灭国安南的大战,士兵死亡八万。
这个数字,对于赵清虎来说,着实是恐怖。
死了一万多士兵,他已经有些受不了,几次三番督促宏丰帝,把火枪送去安南前线。
这种杀人利器,自然要上战场,不仅能振奋人心,还能震慑敌胆。
宏丰帝是犹豫来犹豫去,最后稀稀拉拉,先后送过去一百二十条枪。
在宏丰帝看来,镇南王两路大军,那是势如破竹,三月灭国安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捷报一天一传,已经给了镇南王一百条枪,五千发子弹还不够?
还要送,赵清虎这是不想战场死人啊。
只能说,不愧是在世圣人,爱民如子,宏丰帝自叹弗如。
赵清虎后来回家仔细想了想,也就发现了其中的不一样。
他对于生命,看得太重。
哪怕是远在数千里外的战场,战死的士兵,在他的思维之中,那都是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同胞。
显然,对于宏丰帝等人来说,虽然也爱惜士兵的性命,却没有赵清虎如此强烈的情感。
独自怀有这个想法的赵清虎,毋庸置疑,是有些痛苦的。
这种事情,他只能是不听不看,当一个鸵鸟,把脑袋藏在沙子里面。
今天在这些年轻人身上,赵清虎倒是看到了自己一丝丝的影子。
渔业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对于这些高层来说,远在沿海的员工,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渔业公司的员工。
有了这个身份认同,自然比旁人多一点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