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疑云难掩舐犊情,救子心切压千钧 (第1/2页)
康熙点了点头,看似随意地踱了一步,语气状似不经意地转入正题:“大师过谦了。
方才大师能为胤禔印证心中所疑,一语道破关窍,此等洞察幽微之能,实令朕惊叹。
朕虽为天子,统御万民,对此等玄妙天机,亦是心存敬畏,颇感好奇。”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聚焦于老僧,带着一种属于帝王的、温和却极具压迫感的探究:“大师每每施展神通,皆耗神费力,朕心实为不忍。
观此法门,辨真去伪,直指核心,非大智慧大毅力不可得。
朕心中感佩之余,亦不免思忖,此等关乎天机之能,是大师一脉单传之秘要,还是于某处洞天福地感悟所得?
朕如此问,并非好奇法术本身,而是体恤大师辛劳,望能知悉其传承之重,以便更好地为大师周全护法。”
小狐狸顿了顿:【来了来了!就知道这麻子哥没那么好糊弄!
梁九功探完底,他亲自上场了!哼,本大王就知道!】
老僧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依旧是那副悲悯祥和的得道高僧模样。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回忆什么,又像是在斟酌如何开口。
最终,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带着一丝历经沧桑的怅惘,也带着对莫测天机的深深敬畏。
“皇上垂询,老衲不敢不尽言。”
他缓缓抬起眼帘,目光澄澈,迎向康熙探究的视线,“此非佛法某一固定境界可达,亦非老衲独有之传承。
说来……惭愧,此乃老衲年少时一次机缘巧合,于昆仑山一处古修遗蜕坐化之地,偶得一丝微末的‘灵觉’传承。”
“此‘灵觉’玄之又玄,无法主动遍观万物,唯有当他人就某一具体事由,心念纯粹、执念深重地发起询问时。
老衲方能借此‘灵觉’,感应到冥冥中与此事相关的一线‘真实’反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再次强调了能力的被动性和局限性。
“且此术限制极多,消耗亦巨。”
老僧的眉头微微蹙起,脸上适时地再次浮现出疲惫之色,“首先,询问者必须心念专注,所问必须是其深信且迫切想知‘真伪’之事。
其次,每次动用,皆如逆天而行,损耗的是老衲自身的心神元气,非到万不得已,实不敢轻用。
今日……若非感念大阿哥手足情深,其心至诚,又关乎太子殿下安危,老衲是断不敢妄动此术的。”
他看向康熙,眼神坦诚中带着一丝无奈,甚至还有几分推心置腹的意味:“不瞒皇上,此术于老衲,福祸难料。
有时能助人解惑,乃是功德;
然窥探天机,终是犯忌,稍有不慎,反噬自身。
故而老衲平日云游,若非必要,绝不显露分毫。
此番入宫,亦是见太子殿下之劫非同寻常,又蒙皇上信重,才……唉。”
康熙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玉扳指,深邃的目光仿佛要穿透老僧的表象,看清其话语中有几分真,几分假。
老僧的解释,与梁九功回报的情况基本吻合,也符合他对这类“玄妙能力”的认知——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限制和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