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暖炉融雪,护田传年 (第2/2页)
陆沉笑着接过勋章,铜面冰凉,却比玄清门的掌门令牌更让人心暖。他忽然看见勋章边缘刻着行小字:“以护生证江湖,以江湖护苍生”,正是女帝亲笔的笔迹。
粮仓外传来孩童的欢笑声,张石头的儿子正举着枚小勋章跑来,那是给护田孩童的“小青苗章”,章面刻着简化的麦浪图案。
打谷场早已改成了“暖冬坊”,苏明雪带着妇人们用新麦粉蒸馒头,蒸笼冒出的白汽混着桂花香飘向坊口。前红泥帮的二当家正踩着梯子,往坊门挂“冬暖粮足”的红灯笼,他的手指仍缠着防磨的布条,却把灯笼挂得笔直:“陆先生,今年的冻疮药备够了吗?我让弟兄们去山里采了些艾叶,能腌咸菜也能暖手脚。”
周明远抱着新做的木犁走进来,犁头擦得锃亮,犁柄上刻着“来年丰”三个字:“这是按《护田经》改良的‘越冬犁’,冬天翻土保墒,开春就能直接下种。”
他指了指墙角堆着的农具,每件上都有小小的“护”字刻痕,“护田盟的人说,要把这些犁送到缺农具的邻县去,就像当年你们送麦种给我们一样。”
傍晚时分,坊外传来马车轱辘声。神机营百户带着两车棉衣来了,车帘掀开,竟露出秦王叶嬴烈的笑脸:“女帝说安民坊的护田法子要在全国推广,本王特来学学怎么‘以麦稳江湖’。”他身后跟着个捧着账簿的文书,正认真记录粮仓的储粮数,“顺便给孩子们带了天籁城的糖雪球,甜滋滋暖身子。”
孩子们立刻围上去抢糖雪球,张石头的儿子举着糖球跑到陆沉面前:“沉叔,秦王叔叔说,明年要在陇北和天籁城之间修‘护田道’,让麦种和农具能顺着道走,不用再怕山匪抢了!”陆沉摸了摸孩子冻得通红的脸颊,看见远处叶嬴烈正跟老王头比划着什么,两人手里都捏着根麦秆,像在商量田埂的走向。
深夜的暖冬坊里,篝火噼啪作响。陆沉给勋章系上红绳,挂在粮仓的梁柱上,勋章在火光里晃动,映得满仓粮食都泛着暖光。阿狗抱着张石头的短刀坐在旁边,刀身的“护民”二字在火光照耀下格外清晰:“沉叔,你说江湖以后会不会再也没有打打杀杀了?”
陆沉望着窗外飘落的初雪,雪花落在“安民旗”上,却盖不住旗面的麦浪与剑穗:“会有争斗,但不再是为了抢地盘、争名利。”他捡起一粒粟米,放在阿狗手心,“以后的江湖,会为了护好每一粒粮、每一株苗、每一个人的笑脸而争——这种争,是暖的。”
初雪越下越大,暖冬坊的灯笼在雪夜里晕出橘色的光。陆沉听见苏明雪教孩子们唱新编的《护田谣》:“犁头尖,护良田;剑穗软,保平安;麦浪翻,天下暖……”歌声混着远处传来的更夫梆子声,在雪地里轻轻流淌。
他知道,这个冬天不会冷了。粮仓里的粮食够暖,百姓手里的农具够稳,江湖人心里的“护民”信念够坚。而当明年立春,新的麦种会顺着“护田道”撒向更远的土地,新的“护田经”会被更多江湖客捧在手心,新的青苗会在安稳的岁月里,长出更坚韧的根。
这便是安民坊的冬天,是江湖与人间最温柔的和解——刀光藏进了犁沟,剑影化作了麦浪,曾经的恩怨情仇,都在暖冬的烟火里,酿成了最踏实的滋味:是馒头的麦香,是棉衣的暖意,是孩子嘴里的糖甜,是千万人共同守护的、关于“好好过冬,静待春生”的约定。
而这约定,比任何武功秘籍都更长久,比任何江湖传奇都更动人。
除夕前夜,京城的雪落得正紧,皇宫的红墙被白雪覆盖,却掩不住檐下红灯笼的暖意。女帝叶昭凤的新年宴设在太极殿偏厅,殿外长廊挂满宫灯,殿内炭火正旺,檀香混着梅香,将“盛世同庆”的匾额熏得暖意融融。
摄政王楚凡牵着叶念凡刚踏进殿门,就被巧云笑着拉住:“念凡快过来,母妃给你做了虎头靴。”
巧云一身银纹朝服,腰间令牌隐在袖中——她如今掌禁军,袖口却还绣着护苗的缠枝纹,刚从禁军大营查完岗赶来。王柳正和神机营的将领们讨论新制的暖炉机关,见楚凡进来,举着个铜制暖炉笑道:“这是给孩子们暖手的,机关藏在底座,烧三个时辰都不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