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杭开秋肃:三日弦紧,刀光与寒鸦 (第2/2页)
谈判桌上的争执越来越尖锐,从“撤军条件”升级到“战后追责”,秦军坚持要女帝承认西南齐王的合法性,联军则咬住陆玄舟“擅离职守”的罪名不放。
每次谈判结束,双方都会立刻增派兵力布防,生怕对方趁机偷袭。营地里的篝火旁不再有联欢,取而代之的是将领们研究战术的低声讨论,地图上的红黑标记越来越密集。
叶嬴烈站在中军帐里,望着舆图上天籁城的位置,对陆玄舟沉声道:“三日谈判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们在等女帝的援军,我们必须在援军到来前破局。”陆玄舟点头:“我已派精锐潜伏在杭开城外围,只等您下令。”
联军大营里,楚凡对着伤兵名单皱眉,对楚怀瑾道:“他们在拖延时间,西南军的援军或许已在半路,三日一轮的循环拖不了多久了。”楚怀瑾握紧长枪:“我已加固城防,备好滚石火油,他们敢强攻,定让他们付出代价。”
三日谈判,三日打仗,然后又是三日谈判,三日打仗……杭开城的秋风里,曾经的默契荡然无存,只剩下紧绷的僵局和暗藏的杀机。双方都清楚,这缩短的循环不是缓和的信号,而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当三日的循环再也维持不住时,便是决定生死的总攻之日。
杭开城的风卷着枯叶,像无数细碎的刀子刮过脸颊,寒意顺着衣领往里钻。循环的周期缩成了两日——两日谈判,两日打仗,像不断收紧的绳结,每一次循环都勒得人喘不过气,带着窒息的紧绷。
双方士兵脸上再无半分松懈,铠甲扣得严严实实,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谈判时攥着的不再是野果,而是冰冷的刀柄;打仗时望向对方阵地的眼神,再无半分往日的熟稔,只剩淬了冰的警惕。
连破庙檐下的麻雀都飞光了,只留空荡荡的巢穴,衬得这两日一轮的循环愈发死寂。
营地周围的草木早已枯败,裸露的土地上印着深浅不一的脚印,有带血的,有沾着泥土的,从秦军阵地一直延伸到联军城下,把“互助的旧痕”覆盖成“厮杀的新迹”。
清晨的炊烟不再袅袅相连,而是各自飘向天空,像两条永不相交的线,把“共生的暖意”彻底冻成“对立的冰冷”。
谈判的两日里,破庙的门窗早被战火熏黑,木框上还留着箭簇的划痕,风灌进来呜呜作响,像鬼哭。双方代表隔着五步距离对峙,腰间的佩剑半出鞘,寒光闪闪,每句话都像淬了冰,砸在地上能冻出裂痕。
秦军代表拍着染血的账本,账本边角卷翘,墨迹混着暗红:“西南军已断粮七日,士兵们快啃树皮了,要么交出杭开城半数粮仓,要么两日后续命!别逼我们鱼死网破!”
楚凡冷笑一声,将一支断箭拍在桌上,“啪”的一声震得烛火乱晃。箭头还沾着干涸的血,黑红黑红的像结了痂的伤口,他声音冷得像冰:“你们昨夜偷袭北门,杀我三名哨兵,他们的血还没干,尸体还停在营里没下葬,这笔血债没算清,休想谈粮草!真当联军是软柿子,任由你们拿捏?”
楚吞岳咳着血站起身,每咳一声都像扯着肺,扶着桌沿的手青筋暴起,指节泛白得快要裂开,他指着秦军代表,声音嘶哑却带着狠劲:“别以为我们不知道,陆玄舟的私兵在城东密林集结,马车上盖着黑布,里面装的是攻城锤吧?当我们的斥候是瞎子?别在这装模作样谈条件,要打就直说!”
陆玄舟猛地按剑起身,剑鞘摩擦声“噌”的一声刺破空气,刺耳得让人头皮发麻。他盯着楚凡,眼里的红血丝像要渗出血来:“你们联军也没干净到哪去!城西的地道都快挖到我们中军帐了,昨天还抓了我们的探路兵,以为能瞒天过海?真逼急了,谁也别想好过!大不了鱼死网破!”
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连呼吸都带着火药味,仿佛下一秒就要炸裂开。
争吵到最后,没人再拍桌子,也没人喊口号,只剩下双方沉重的呼吸声,和手按在剑柄上的细微声响,每一秒都像在倒计时。秦军代表的手紧攥着令牌,指节发白;联军的士兵手按在腰间的刀上,随时准备拔刀。
最终秦军代表咬着牙撂下狠话:“下次谈判带棺材来,谁也别想活着回去!”
最终版本😎精彩不😲通顺吗😲笨豆芽三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