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这也太夸张了吧?(求月票) (第1/2页)
武志和张丽夫妇,倒不是觉得武爱国,真的多牛比!
不然的话,也不会被人偷袭,一怒之下跑去滇省边境地带开荒种地去了。
而是觉得,武爱国身上有那么点气运。
武爱国在的时候,武志做事顺风顺水,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妨碍。
就算有什么波折,对他也没什么实质影响。
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突然遭遇阻碍有些不太适应,这才是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
当然,只要调整过来,事实上新任书记带来的压力,真的算不得什么。
鼓楼修理厂,自有其特殊性!
尤其是外销的自行车和摩托车生产,不管是哪方势力都不愿意出现问题。
而武志,是最熟悉也最了解生产环节的生产干部。
除非出现重大变故,不然谁都不会轻易将他换掉。
整个武家,包括老家那边,都在适应武爱国不在的情况,这个年都过得不太痛快。
很快,时间就到了三月。
京城还春寒料峭,滇省这边却是山花烂漫。
武爱国执掌的红星农场,开启了热火朝天的晚稻收割活动。
他弄出的人工收割器,可比单纯的人力收割效率高多了,也要省力得多。
加上一整套脱粒,扬灰还有脱壳的人工工具,上交的就是纯粹的白米。
地区以及军区,都相当满意。
而农场,则将全部的稻壳都留下来了。
之后,又是马不停蹄的早稻种植!
这次,充当主力的,则是武爱国亲自鼓捣出来的人工插秧器。
等忙完了早稻种植,农场上百号职工,并没有感觉多么疲累。
这,就是大量使用合适工具的作用了。
单纯的人力耕种和收割,三千三百多亩田地,忙碌起来真的要人命。
可有了工具帮忙,虽然依旧不轻松,却还不至于忙到快要虚脱的地步。
到了这时,红星农场已经完成了自给自足的目标。
接下来,就是深度挖掘农场的潜力了。
在这方面,武爱国早就有了全盘规划。
他的能力,早就在一桩桩成功的事儿之中,得到了农场上下的一致认可。
所以,农场管理层也轻松达成一致,完全按照武爱国设计的规划,来一步步完成。
农场这边,几乎每月都要接收一批退伍兵。
他们的加入,也让红星农场的力量迅速壮大!
七月的时候,武爱国第一个儿子降生,取名武红星,小名就叫七月。
外界的喧嚣,并没有影响到红星农场的迅猛发展。
中稻的顺利收割,使得农场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不仅农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就是周围的荒地,也开始有其它地方搬来的老乡定居开垦。
武爱国也没想到,农场生产的蚊香,竟然卖到了临近的缅国,并且还获益不浅。
起码此时,农场已经拥有了三辆二手威利斯吉普。
同时,农场鼓捣的土法罐头厂,也开始顺利投产。
要不是武爱国严格控制,怕是农场不少产品,都可能迅速流入临近的缅国。
只是可惜,此时国内的地方农场,容不下他这样牛比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