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天津卫》 (第1/2页)
本来按照津门电视台的意思,是想等到春节假期之后再敲定剧本。
可架不住各方太过热情,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二十多部剧本和小说,被以各种渠道送进了电视台。
里面的精品倒是不多,但有来头有背景的却是越来越多,这要是等到年后,还不知要得罪多少人呢。
于是在1991年1月5号上午,剧本评选会被迫提前召开。
会议由副台长马原主持,各部门的负责人济济一堂,大家多少都有点兴奋,毕竟津门电视台整个80年代,拢共就拍了两部儿童剧——分别是《精豆子外传》和《精豆子外传续集》。
现在一下子要搞两三部精品剧,哪怕是完全不相干的部门,也对这件事津津乐道。
“阎主任,你先来谈谈吧。”
随着马原主动点将,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制作中心主任阎晓铭身上。
阎晓铭冲马原微微点头示意,然后才看着手里的发言稿道:“经过我们制作中心全体同仁的探讨,经过和编导部多次的沟通,我们最终从来稿当中选出了三部候选作品。
第一部作品,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讲师,闫建刚老师撰写的《擎天柱》,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独臂的县WS记周天被派往贫穷的革命老区古城县,受命于危难之际,冲破重重阻隔,最终领导古城县完成改革的故事。
《擎天柱》暂定为8集,但有几个大场面需要布景。
第二部作品,是咱们编导部共同编撰的《风雨丽人》,主要是深入刻画了建国初期到中期,两代人的爱恨纠葛。
《风雨丽人》暂定为25集,也有少数需要布景的地方。
至于这第三部作品……”
说到第三部作品,阎晓铭莫名有些卡壳,不过大家也都并不奇怪,因为在场众人都已经看过这部名为《天津卫》的剧本了。
这也是如今在电视台内部,讨论热度最高的一部作品。
新颖的人设、与时俱进的案情、节奏明快的故事,对这些大家都是交口称赞,唯独变着法吹捧津门营商环境这一点,让人有点啼笑皆非。
经开区到底什么鸟样,电视台的人再清楚不过了。
另外就是,在电视剧普遍都在关注民间疾苦的大环境下,这部剧的视角却一直浮在天上,多少有点不合群。
这时马原屈指敲了下桌面,催促道:“接着往下说。”
阎晓铭忙调整情绪,继续道:“第三部作品是由作协推荐,新锐作家张延撰写的《天津卫》,这是一部由五个案件组成的刑侦剧,节奏明快、故事新颖。
剧中所涉及的场景,全都是咱们市的地标建筑或者著名景点,所以不需要重新搭景,但需要提前做好协调工作。”
顿了顿,他又忍不住补了句:“但这个剧本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缺少生活描写,在一些事情上又过于夸大其词。”
说完,他对马副台长点点头,表示自己的发言已经结束了。
“嗯~”
马原放下手里的搪瓷杯,淡淡的来了一句:“艺术创作嘛,肯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我们总要给文艺工作者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然后他又环视众人,问道:“大家对这三部作品进入候选,有没有什么异议?”
各科室主任交头接耳了一番,最终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本来争议就集中在张延的《天津卫》上,现在马原直接跳出来拉偏架,谁还好敢贸然挑刺儿?
马原等了一会儿,又问:“那如果从这三个剧本里挑出一个来,那大家觉得是哪个剧本最为合适?”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哗然。
编导部主任高春丽更是下意识站起身来,然后又缓缓的坐了回去。
阎晓铭惊讶道:“不是说要拍两到三部精品吗,怎么……”
“又没说要一下子拍完。”
马原摆手道:“咱们可以先拍一部没有争议的,然后等大家商量好了再拍另外一部,或者两部都拍也行。”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高春丽身上,本来大家都默认,不管是两部还是三部,编导部的《风雨丽人》肯定是其中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