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报纸,巡查,入京!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报纸,巡查,入京!

  第二百二十八章 报纸,巡查,入京! (第1/2页)
  
  七月十一。
  
  两浙东路,安抚司。
  
  江昭手执一封书信,一字一句的观读。
  
  【朕谕江卿:
  
  朕承天命,临御万邦,夙兴夜寐,惟念黎元福祉。
  
  冗兵、冗官,岁入耗半,甚于岁币之危,积弊已久,迩来有臣上奏变法,以革时弊,兴利除害。朕览之,心有所动,特书信一封,问策于卿。
  
  昔日,君臣相言,变法唯慎,根基须稳。今判两浙以儆效尤,慑服宵小。朕已握权柄,军政归心,无敢逆者,此其时也!
  
  然变法之策,沉疴之症,关乎国本,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卿不可主之,非卿不可愈之,朕未敢轻断。
  
  今特致此书,问于卿:此时变法,可行与否?
  
  若卿以为不可,朕便息此念,日后再议;若卿以为可,朕当与卿共商其详,徐图推进。
  
  朕之问策,发自肺腑,望卿以国事为重,直抒己见,毋有顾虑,毋有所隐。
  
  钦此!】
  
  “变法?”
  
  江昭一诧。
  
  或许是冗兵、冗官、冗费太狠的缘故,赵策英却是猛地有了厘革积弊的想法。
  
  特意书信一封,就是为了传达希望让他主持变法的意向。
  
  当然,要是变法实在不可行,也可驳斥其变法的欲念,让赵策英再熬一熬。
  
  江昭了然,沉吟着,负手踱步。
  
  自古以来,变法要想成功,不外乎三大要求:
  
  一,内部秩序稳定,外部压力可控。
  
  唯有如此,方有协调变法的机会。
  
  若是大灾、战乱、民变之年,首要任务肯定是维稳,而非试着变法。
  
  二、权威核心的绝对支撑,官僚体系的稳定执行。
  
  一般来说,也就是实权君王的支持,偶尔也可能是摄政王的支持。
  
  北魏孝文帝汉化、商鞅变法,都是实权君王支持的典例;周公定制、张居正变法,则是摄政王支持的典例。
  
  但凡要变法成功,君王的态度必须得坚定不移,否则就几乎是百分百的失败。
  
  典型的例子就是庆历新政,先帝赵祯时而支持,时而迟疑,犹豫不决。
  
  一旦见到新政的一点不好,就立马转向持反对态度。
  
  就这脾性,周公来了也得废。
  
  除了君王的稳定支持以外,县、郡一级的执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政策再好,不施行下去,那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
  
  三、变法政策足够精准。
  
  变法,本质上就是通过权势,重新调整利益格局。
  
  这一过程,注定会触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
  
  若是小部分人的利益受损,那就没必要重视。
  
  可若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那就涉及“找补”问题,必须得从其他方面予以补偿。
  
  最终,通过制度平衡调整,让大部分人都站在新政一方。
  
  时间一长,维持几十年,化作“祖制”,变法就能成功。
  
  半响,踱步声消失。
  
  “啧~!”
  
  江昭负手而立,向外眺望。
  
  似乎,也不是不行。
  
  如今,西夏颓败,吐蕃退走,唯余周、辽二国暗中对峙,两者国力相差不大。
  
  就外部压力而言,绝对可控。
  
  双方可能会有小摩擦,但绝不可能会有“国战”。
  
  毕竟,两国之争可不是玩游戏,一波输了还能重开一局。
  
  祖先拼搏打下来的基业,两方肯定都会尽量谨慎,轻易不会开启国战。
  
  内部秩序,也是典型的稳定阶段。
  
  自太祖皇帝立下基业以来,已有百年国祚,典型的王朝中期,可能会有不少小型动乱,但总体而言,绝对算得上稳定。
  
  核心掌权者的支持,也不是什么难题。
  
  如今,新帝登基已有一年,核心掌权者也渐渐转变为了赵策英。
  
  一般来说,新帝登基,要想掌权,无外乎就是熬一熬时间,一点一点的掌握实权。
  
  但,赵策英的确是例外。
  
  肃清边疆,开疆拓土,一举让其掌握了兵权,建立了武将班底。
  
  以顾廷烨、张鼎、郑晓几人为首的新一代掌权武将,就是武将勋贵的代表人物。
  
  既然君臣有了恩遇,勋贵自然不可能跟皇帝对着干。
  
  劝谏、废后两次政治波动,相继贬斥内阁大学士欧阳修、兵部侍郎吕公著,以及废了中宫之主。
  
  这一过程中,赵策英强硬的姿态,着实是相当罕见,让绝大多数文臣都为之顾忌,不敢胡来半分。
  
  这一次,两浙路的重罚,更是震慑天下,朝野震动。
  
  短短一年时间,一次外患,一次内忧,一次平叛,轻松助力其立威掌权,并借此君威大振,慑服百官。
  
  单就掌握的实权而言,以及对百官的慑服力度而言,赵策英可谓远超先帝赵祯。
  
  毕竟,先帝太过仁慈,时常会退让一步。
  
  而赵策英,几乎不会退让。
  
  相较于仁慈的人设而言,强硬的人设无疑是更让人心有顾虑。
  
  让臣子顾虑,慑服臣子,就是君威!
  
  以赵策英的强硬性子,绝对算是坚定的变法支持者。
  
  至于官僚体系的执行,就更不是什么难题。
  
  徐徐变法,徐徐图之即可。
  
  单从理论上讲,还真就是三者兼备,就缺东风。
  
  江昭抬眉,有了决意。
  
  既然皇帝要变法,那就变呗!
  
  代天巡狩一过,就可以试着变一变。
  
  反正,他的施政理念一向是慢慢变法,长久变法。
  
  恰好,两浙路被搞了一波,还可以拿两浙路试点。
  
  “七郎,磨墨。”江昭摆手,吩咐道。
  
  “是,先生。”种师道一礼,连忙走过去研墨。
  
  自古以来,都有观政一说。
  
  太后垂帘,幼年皇帝观政。
  
  文臣弟子,趁着老师执政一方,也能借机观政。
  
  昔年,韩章执政一方,任封疆大吏,江昭就有过长达五年的观政经历。
  
  这一次,代天巡狩两京一十四路,着实是难得的观政机会,种师道却是以弟子之礼随侍左右。
  
  不一会儿,墨汁黑润,铺开宣纸,江昭走过去,执笔落字。
  
  一篇千言书信书就。
  
  “让人呈到大内。”吹干墨迹,江昭吩咐道。
  
  “是。”
  
  钟师道一礼,拾起书信下去安排。
  
  “哒。”
  
  毫笔清洗干净,搭在一边,江昭低头,罕有的陷入了沉思。
  
  既然决定了要变法,那就得为此作好充分准备。
  
  变法,变法!都说要变法!
  
  变法,不难理解,主要就是通过更改政令,重新划分利益格局。
  
  入仕十二年,关于如何变法,江昭自是有一些独到的理解。
  
  可,具体该从何处入手?
  
  淘汰冗员、制度改革、考核考绩,亦或是边疆贪腐?
  
  江昭摇了摇头。
  
  不对!
  
  这都是具体的变法方向,而非“入手”第一步。
  
  除开争取最高权力的支撑以外,关于如何执行第一步,历朝历代的变法者都有相似的做法。
  
  周公变法,第一步是提出“天命转移,惟德是辅”的理念,论证西周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并制礼作乐,塑造秩序。
  
  商鞅变法,第一步“徙木为信”,建立公信力。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步是借“南征”之名迁都洛阳,下令禁止胡服、胡语,推广汉服、汉语,并亲自祭祀孔子,推崇儒学。
  
  张居正变法,第一步是“讲学清议”,关闭天下书院,不准士大夫议论。
  
  论起共通之处——
  
  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