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一门两阁老! (第1/2页)
约莫十息,赵策英坐上主位。
或许是心中自信。
坐姿不太端正。
大相公韩章走出,常规性的颂赞德政:“腊日祭神,以祈岁稔。自陛下临朝以来,轻徭薄赋,百姓安宁。今值佳节,天垂祥瑞,此皆陛下泽被四方之证,叩贺陛下圣体安康,国祚绵长!”
“叩贺陛下圣体安康,国祚绵长!”
“叩贺陛下圣体安康,国祚绵长!”
“叩贺陛下圣体安康,国祚绵长!”
百官齐齐一拜。
“哈哈!”
赵策英爽朗一笑:“天垂祥瑞,言之有理啊!”
“众卿免礼。”赵策英徐徐道。
手持捷报,让他举止平添一股自信从容。
“谢陛下。”
百官正身,相继入座。
赵策英心头莫名激动,尽量维持住平静,问道:“可还有腊八粥?”
约莫三十息,司礼掌印太监李宪呈上一碗腊八粥。
“今日,可有上奏举荐外戚入边者啊?”
舀起一勺腊八粥,赵策英故作淡定的吃了起来,暗自瞥向欧阳修、吕公著二人,平静问道。
欧阳修、吕公著二人暗自相视一眼。
自十二月始,两人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勒令手底下的文官莫要再上奏疏,为的就是求得官家的谅解。
当然,官家肯定是没有任何谅解的迹象。
否则,也不可能继续罢朝。
近来百日,关于举荐外戚入边的奏疏着实不少,某短时间甚至达到了一日几十封,奏疏堆成山的状况。
按理来说,官家应该厌恶奏疏才对。
今日,怎么突然就问起了奏疏?
两人默不作声,不敢应答。
上首,赵策英忽的一叹,摇头道:“近来,朕自省良久,特别是关于一些言行决意,不乏错漏之处”
话出一半,没了下文。
赵策英作慨叹状,默默吃着腊八粥,似有无边懊悔。
百官齐震,下意识的眺望边疆。
莫非?
欧阳修、吕公著二人相视,面色大震。
莫非,边疆战事不利?
若非如此,官家怎么可能突然提起奏疏问题,还一副慨叹的模样。
这分明就是边疆战事有了大状况,官家不得不自省,甚至连夜赶来,降低姿态。
事态紧急,根本容不得细想。
吕公著心花怒放,血液沸腾,向着末位的一位五品小官使了个眼色。
“启奏陛下,下官以为外戚入边,既可分担统帅压力,又可督军,实在是一等一的好事。
臣兵部郎中袁正,保举国舅曹佾、国舅高遵裕、以及沈从兴三人入边为将。”
那受到指使的小官走出,行礼道。
赵策英连连点头,不做评价。
“欧阳阁老、吕侍郎,以为如何?”
赵策英强忍心中悸动,一手抬起,挡住面部表情。
欧阳修、吕公著二人一怔,一下子就迟疑起来。
官家,竟然问他们的意见?
这其中,有没有可能有诈?
吕公著一咬牙,果断道:“臣附议!”
赌了!
官家本来没有与会的心思,居然大晚上赶了过来。
还说什么“自省”之类的话。
肯定是边疆有了大状况。
“臣不知边务,不知何解。”欧阳修选择不答。
胁迫君王,仕途八成要完蛋。
但是完蛋也分几等。
贬官、罢官、亦或是治罪流放,惩罚力度可完全不一样。
至于有没有可能翻身?
要是边疆真的出了状况,他肯定能翻身。
不过,既然吕公著已经表达了态度,他是否表态,就已经没什么意义。
与其如此,还不如保守一点。
“这样啊!”赵策英放下腊八粥,平静点头。
下方,百官齐齐注目。
或是凝重,或是暗喜。
边疆,究竟出了什么状况?
“近来,朕自省良久,特别是一些言行决意,不乏错漏之处……”
赵策英徐徐道:“但是,让江卿独自一人处置边疆军政,这是没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奏疏一事,朕太过优柔寡断,迟疑不休,以至于影响的朝政。”
“此事,是朕的错。”
嗯?
边疆没错,那谁错了?
吕公著一懵。
完蛋,被耍了!
赵策英一挥手:“朕特此赶来,实为要宣布边疆大胜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