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章 文官之首 (第1/2页)
“那厮生死与你何干?”
“可……可是……呜呜……”
小公主语塞,只能以哭泣表达内心的悲痛。
朱元璋眉头紧锁,强压怒火劝慰:“罢了罢了,不过是个说书人,回头让几人来,陪你解闷便是。"
“可李伟死了啊,呜呜……”
朱元璋无奈,难道非要那人讲书不成?
“莫哭莫哭,速回后宫,身为大明公主,如此失态成何体统。
待会儿为你寻更多说书伶人,保你尽兴。"
语气渐柔,他走近女儿身旁安抚。
此女乃他第四个女儿,也是与马皇后所出最小的孩子。
自她出生后,夫妻二人便再无其他子女,故而对这个小女儿尤为珍爱,否则也不会纵容她频繁造访。
一番安抚,小公主啜泣着在宫女陪伴下离去,朱元璋眉头深锁,又为李伟记下一条罪责。
……
李伟回家后,随便填饱肚子便准备休息,毕竟次日还得早朝,那昏庸的君主定的时辰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刚合眼不久,几个侍卫便匆匆赶来。
此时,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两名黑衣人正蹲在李伟家的墙头上,与这些侍卫低声商议着什么。
随后,这两个黑衣人脱下夜行服,摇身变成侍卫模样,走到门口一脚将门踹开。
刚躺下的李伟瞬间被拖起。
李伟大惊失色:“你们是谁?想做什么?”
这时,小青也被惊动,提着灯赶来,见到官兵吓得尖叫一声,手中的灯盏摔在地上,所幸地面无易燃之物。
借助微弱灯光,李伟看清了来人。
“宋忠?你怎么在这儿?”
“嗯……李大人,圣上有旨,要责打你三十大板!”
宋忠尴尬地轻咳一声,刚才攀爬墙头的人正是他,但李伟并不知情。
“什么?为何如此?”
“这个下官不清楚。"
……
宋忠没等李伟多问,便示意众人动手。
李伟被压在地上一阵痛殴。
迷糊间,他觉得似乎回到了乾清宫的黑屋。
打完后,宋忠等人迅速撤离,有的回去复命,有的继续潜伏。
李伟由小青搀扶着,一手捂着臀部站起来:“操,出了宫依旧难逃这昏君的毒手!”
小青脸色骤变,低声劝道:“老爷,说话需谨慎。"
李伟撇了撇嘴,心想自己又不是没骂过,还曾主动挑战过。
但这话还是藏在心里,免得又挨一顿毒打。
“明日别喊我起床了,我要旷工。"
李伟捂着屁股侧卧吩咐道。
“啊?老爷,这不太好。"
李伟挥挥手,不再言语。
这是一个无眠之夜,李伟因疼痛难以入眠,朱元璋则因愤怒辗转反侧,另一个人便是薛祥。
说到薛祥,他也算是一位贤臣。
当年修建凤阳宫殿时,李善长诬陷工匠施厌胜之术诅咒朱元璋,正是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谏,才救下了数千名工匠。
不止于此,他多次为工匠请愿,许多人都承蒙他的恩惠。
朱元璋端坐龙椅,俯视群臣,目光不经意扫向李伟常立的位置,却见空无一人。
心中疑惑顿生:“这小子怎的缺勤了?莫不是昨日责罚太过狠辣,把他打伤了?亦或是太轻,助长了他的懒怠?”
群臣三呼万岁,行礼毕。
李伟之事暂且搁置,待退朝后再议。
大臣依次奏事,薛祥身为工部尚书,很快轮到了他。
“陛下,臣依李阁部所授之法,已将建造海船的预算编制妥当,请圣上审阅。"
薛祥双手呈上预算案,语气谦恭。
……
次日清晨,李伟竟未出勤,无论小青如何呼唤,都如石沉大海。
群臣叩拜完毕,朱元璋仍心存疑虑,暗忖李伟为何缺席。
众臣逐次奏报政务,薛祥汇报之际,眉宇间难掩兴奋。
“陛下,臣遵照李阁部之言,修缮海船的经费筹划已然完成,望圣上过目。"
薛祥双手捧上账册,神色恭敬。
……
当日早朝,薛祥因心情迫切,未待散会便径直向朱元璋禀报。
朱元璋满腹疑惑。
前一日,薛祥还因李伟之事愤愤而去,今日怎这般迅速便拿出预算?且看他面上毫无怨意,竟用了“指点”二字。
稍作思索,朱元璋也好奇李伟所提预算究竟是何模样,遂命人递上。
徐寿疾步取来薛祥手中的奏章,呈于朱元璋案前。
朱元璋展开一看,只见满纸皆为整齐排列的方格,其中字与数字均规整填入。
此表格浅显易懂,朱元璋略加浏览,即明其意。
各类项目分明罗列,单价、数量、总价清晰可见,小计、合计亦有标注,更以复杂同音字标记数值,以防篡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