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5章 李慎的功绩 (第1/2页)
其实李慎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他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谐且富足的地方。
老百姓可以吃饱穿暖,可以买自己喜望的东西。
就跟后世一样的生活。
对于后世那些愤世骇俗,怨天尤人的人来说,李慎觉得后世的百姓真的很幸福。
至少他们不用为吃饱穿暖而奔波,不用为了看病而发愁。
之所以会有烦恼,不过是欲望使然罢了。
如今李慎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吃饱的问题,岭南道的农科院这些年不断的培育杂交,效果显著。
南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供应给北方,也正因为如此,每年朝廷对南方的投入非常的大,
各种的水利工程,修建蓄水池等等。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李慎的棉花也在覆盖全国,解决老百姓穿衣御寒的问题。
但李慎觉得这还不够,还有病。大病可能治不了,但伤风感冒这些老百姓不应该看不起。
看到惆怅的李慎,王玄策能够感受到李慎的心情,出言安慰道:
“王爷,臣跟随王爷十余年,王爷已经为天下的百姓做的够多了。
两年前开始,朝廷已经很少接到有百姓饿死的禀报。就算是遇到灾年,
朝廷也会第一时间开义仓救济百姓。
若是放在过去,只要是灾年,各地的粮商都会涨价,老百姓根本就吃不起。
因为朝廷的粮食根本就不够救济灾民。
现在每次受灾,当地的粮商不但不涨价,还要降价销售,就怕朝廷的赈灾粮下来,老百姓不买了。
他们手里的粮食到时候就变成了陈粮。”
“还有这样的事?”李慎听后有些惊讶,受灾了还能让粮食掉价,确实是稀奇的事情。
“呵呵,臣当初得到消息的时候也非常的震惊,不但如此。
现在的赈灾粮除了路上的损耗,已经没有官员会贪墨粮食了,也就下面的一些小吏会贪图一些,但并不是很多。
这也都全靠王爷的功劳。”
王玄策呵呵一笑。
“这也跟本王有关?”李慎一愣,自己的名声是很大,但也不至于可以威慑地方官员贪污的地步吧?
“王爷有所不知,每次受灾,纪王府都会捐赠粮食给灾民。
最开始的时候王爷曾在朝堂上严厉的警告过,谁贪墨了王爷的粮食,王爷就会严惩,并且会派人去灾区调查。
所以那些官员通报下去后,地方官员就会老老实实的放粮,不敢贪墨,生怕惹怒了王爷。
后来王爷虽然不说了,但各地都养成了习惯,害怕王爷派人过去调查他们。
现在只要是赈灾粮,地方都不确定这里面有没有纪王府的粮食,他们都不敢打主意。”
王玄策为李慎耐心的解释。
李慎听后有些唏嘘,当初他在朝堂上大放厥词,谁动了他的赈灾粮他就杀了谁。
那几年只要是受灾,他都会捐粮捐物,他老爹也乐意看到这点,毕竟为自己的国库省下不少钱。
一来二去,各方官员也都习惯了,谁都不敢碰赈灾粮。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纪王的粮食,各州县都有纪王府的报社,跟眼线有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