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合作 (第1/2页)
“这黄瓜也兴特供?”老李夹起根黄瓜条,咬了一口,“蔫了吧唧的,赶不上咱家水灵。”
李哲捏着黄瓜条端详,瓜心发空,入口有些苦涩,特供黄瓜品种肯定没问题,那就是存放时间太长。
“应该是从最南边运来的,跟咱家新鲜的黄瓜肯定比不了。”李哲语气有些不确定,据他了解,这个年代京城也有暖棚,主要用于科研、育种,产不产黄瓜就不清楚了。
这种暖棚多是玻璃温室,靠着煤炭升温,费用太高,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娘嘞,坐火车来的,难怪这黄瓜金贵。”老李长这么大没坐过火车,眼里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其他意味。
李哲笑了,“爹,以后我带您坐飞机。”
老李没接茬,习惯了儿子时不时画个大饼,嘀咕道,“咱带了三根黄瓜,他不切咱家的黄瓜,而是让咱吃特供黄瓜,这是为啥?”
要不说老李爱瞎寻思呢,李哲之前倒没往深处想,“刘经理留下咱家的黄瓜,没准是想尝尝黄瓜的口味,再决定价格。”
“这做生意的人就是心思多,不像咱种地的实诚。”说话的功夫,老李又吃了个卷饼,一抹嘴,“也没准是为了压价,显摆他这儿不缺货。”
李哲认为有这种可能,猛地,他又想到另一种原因,会不会是爷俩想多了,这原本就是二楼包间的标配?
李哲摇摇头,这不是他该想的,小声询问,“爹,你想卖多少钱?”
老李喝了口鸭架汤,“能来这地吃饭的都是有钱人,咱村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我寻思不能低于七块,要不孙涛他们该有想法了。”
孙涛、李金霞、洪三等人属于中间商,以六元的价从李哲手里进货,加价卖出去才能赚钱。别管他们往哪卖,价格应该不会低于七元一斤。
其实,李哲并不在意中间商的想法,冬天卖黄瓜的只有他一家,很多规矩在他这不适用。
有一条老李说着了,全聚德客人消费能力很强,可以适当提高黄瓜售价。
但也不能太高,这个年代,全聚德前门店经理的身份不简单,万一把人家惹毛了,把自家黄瓜弄成特供了,去哪说理?
李哲吃完烤鸭和干炸丸子,又喝了一碗鸭架汤溜缝,心满意足的问,“爹,吃饱了吗?”
“饱是饱了,就是少了点酒,要是能配上二两汾酒,那就美了。”
李哲拍拍他的肩膀,“老李同志,好好干,等年底赚钱了请你吃烤鸭、配茅台。”
之前,儿子说请自己喝茅台,老李觉得他放屁,这会儿想想也不是那么遥远,甚至老李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为啥要等到过年?
李哲出了包间,让服务员请来刘经理。
刘经理瞅了一眼光秃秃的盘子,笑着问,“两位吃的还满意?”
老李赞道,“刘经理,你们店的烤鸭真不赖,不愧是咱京城一绝。”
“老李同志,谢谢你的夸奖,欢迎以后常来。”
“你们这好是好,就是得排长队。”
“下次来直接提我名字,不用排队。”
“哎呦,那敢情好,谢谢您了。”
“别客气,一回生二回熟嘛。”刘经理客套两句,笑容收敛,“老李同志,我那会儿跟您提过,我们店的黄瓜用量大,冬季是蔬菜淡季,黄瓜供应少,想从您家购买一些黄瓜。”
老李反问,“刘经理,您要多少?”
刘经理张开右手巴掌,“一天五十斤,必须是新鲜黄瓜。”
自家黄瓜产量多,50斤问题不大,老李扭头望向儿子。
李哲接过话茬,“刘经理,能把黄瓜卖到全聚德,我是一百个乐意。但我家黄瓜大都被客户预定了,还提前支付了定金,暂时凑不出那么多。”
刘经理追问,“你能凑多少?”
李哲不答反问,“您想多少钱买?”
刘经理似乎早就想好了,直接开口,“五块钱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