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搬家 (第2/2页)
“啥!京城的媳妇!”王秀英眼里冒光,真要能说个京城的媳妇,十里八乡都是头一份,“老李,这还没睡呢,你咋就做梦了。”王秀英还是不敢相信。
“你没去过京城,不知道啥叫大杂院,一个院子挤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用油毡、木板隔出夹板房,过道还得侧身走,上茅房还得排公厕,住的还不如咱村好。”老李嘿嘿一笑,憧憬道,“以后老二赚了钱,托人在京里买套房,保不准真能说个京城媳妇。”
王秀英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笑容逐渐凝固,“算了,京城媳妇就是面子光,还是乡下姑娘会过日子,俺给儿子挑个十里八村最水灵的。”
“你想啥呢?村里的姑娘再水灵,还能比得上京城姑娘好。”
“京城姑娘咋样,俺说不好,但他二婶是个啥样人,俺还不知道?哼。”王秀英的脸又沉了。
老李一瞅,坏了,不能聊了,“睡吧,明儿个还得干活。”
……
第二天清早,王荣生和李酒缸留下看大棚,马来小在家看孩子,其他人都坐着拖拉机上京城。
一路上,众人都喜气洋洋,这回在京城有了落脚地,去京城的感觉也不一样了。
老李瞅着媳妇旁边多了个包袱,“这是拿了个啥?”
“是玉珍让俺捎带的,上回她闺女走得急,东西没带全。”
“林家这个女婿真不赖,俺们能租到房多亏了人家出力。”老李心里嘀咕,自打老二的大棚赚钱了,媳妇和张玉珍是越走越近。
他想清了是咋回事,心里越是不得劲,都怪自己没能耐……
拖拉机开到崇文门菜市场,老李带着李卫东、赵铁柱去卖菜,李哲领着其他人去苏州胡同拾掇屋子。
路上,王秀英看啥都稀罕,上次来京城都是十年前了,关于京城的记忆早已模糊,以前来京城也是走马观花,压根没逛过原汁原味的胡同。
“老二,这为啥叫苏州胡同,你晓得不?”
李哲原本是不知道的,但上次租房周永强主动提起过,“明朝永乐年修建京城,谋士姚广孝主持规划京城建设,从家乡苏州调来了大量的工匠,这些工匠就聚居在这一带,逐渐形成街市,他们怀念家乡,就以‘苏州’命名。”
王秀英暗暗记下,等村里那群爱嚼舌的娘们问,自己也能唬住她们。
四人走到苏州胡同七号院前,李哲打开门锁,领着三人进了前院,他简单介绍了一下,重点提了需要改成厨房的储物间。
王秀英踩着厚厚的青石板,看着雕刻图案的影壁墙,摸着红色的朱漆门框,忍不住赞道,“这房子真好,真气派!放在以前,得是大户人家才能住吧。”
“娘,你和建军哥拾掇着,我带着永强去买点家具。先把储物间拾掇出来,晌午咱开火做饭。”
王秀英叮嘱,“老二,家具别买太贵的,钱省着点用。”
“知道,我去旧货市场买,贵不了。”以后李哲要在这里常住,衣食住行都要添置,需要买的东西太多,他哪里舍得买新的。
这段时间,李哲卖菜挣了不少钱,花的也多,3号大棚塑料薄膜2400元,租房910元,租下朱家大棚1200元,再扣除日常的花销,他手里现在不到500。
“李老弟在家吗?”李哲刚要出门,外面就传来一阵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