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突厥那边出事了? (第2/2页)
新罗使者瞬间瞪圆了眼睛,胸口剧烈起伏,指着温禾怒声道:“你、你、你这是在戏耍我吗?”
“使者莫急,先冷静。”
温禾摆了摆手,语气放缓。
“某的意思是,大唐虽不出兵,但可以卖给你们武器甲胄,都是经过工坊改良的军械,对付倭国的兵器绰绰有余。”
听到卖武器甲胄,新罗使者的怒火瞬间熄灭,眼中重新燃起希望,有军械支援,至少能守住金城,拖延到高句丽出兵。
他连忙追问:“那粮草呢?我新罗如今粮草紧缺,若是能一并购买……”
“绝不可能!”
不等温禾开口,唐俭已率先一口回绝,语气斩钉截铁。
“我大唐刚经历朔方移民,关中粮草本就紧张,自身都需精打细算,岂能再出售粮草?”
大唐自然有粮食。
但是绝对不可能给新罗和高句丽。
这话堵得新罗使者哑口无言,一旁的高句丽使者却眼眸微动,似乎早有准备,他沉吟片刻后,对着唐俭和温禾拱手道。
“高句丽与新罗素来贫瘠,府库空虚,只怕没有足够银钱购买军械。”
“不知大唐可否仁慈,赠送一些武器?日后我两国定当感恩戴德,永世不忘大唐恩情。”
臭不要脸的!
温禾在心里暗骂一声。
难怪后世总有人混淆高句丽是棒子的祖宗。
单论这不要脸的本事,倒真是一脉相承。
他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为难。
“使者有所不知,大唐如今也穷啊。”
不等高句丽使者再开口,温禾话锋一转,抛出早已准备好的条件。
“不过,若是没有钱,也并非不能商量,你们可以用城池、矿产,或是人口来换,只要是值钱的东西,大唐都认。”
“这都是陛下仁德,体谅你们处境艰难,才愿意这般通融,若是你们连这都不答应,那便只能就此作罢了。”
“用城池换?”
高句丽使者和新罗使者同时大惊失色,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
高句丽使者更是又惊又怒。
当年隋朝派数十万大军,都没能拿下高句丽一座城池,如今大唐竟然想用几批军械,就换走他们的城池,简直是无耻至极!
可这话他只能憋在心里,不敢说出口。
如今半岛战局早已失控,倭国军队的战力远超预期,不仅装备精良,还极其残忍,新罗已有十多座城池被攻破后惨遭屠城。
来长安之前,渊盖苏文就已定下主意,无论大唐提出什么条件,只要能拿到军械,都要先应下来,否则高句丽迟早要被倭国和百济联手吞并。
但城池毕竟是国之根本,高句丽使者不敢贸然答应,只能放缓语气。
“此事事关重大,我等需回去商议一番,再给大唐答复。”
新罗使者本想直接答应。
只要能拿到军械,一座城池算什么?可看到高句丽使者的态度,也只能硬着头皮附和:“还请唐寺卿、高阳县子宽限几日,我等商议妥当后,立刻前来回话。”
唐俭笑得轻松,语气带着几分随意:“无妨,反正如今着急的不是大唐,两位使者可在客馆安心住下,何时商议好了,何时再来鸿胪寺便是。”
高句丽和新罗使者心中憋屈,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起身躬身行礼,带着满腹心事告辞离开。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唐俭收敛笑容,对着温禾拱手道。
“嘉颖,今日若非你步步紧逼,这两位使者恐怕还不会松口,用城池、矿产换军械,这主意实在高明!”
温禾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冷静。
“这不过是第一步,他们定然不会轻易交出重要城池,接下来的商议,才是真正的博弈,咱们只需守住底线,耗到他们撑不住,自然能拿到想要的利益。”
说罢,他笑脸盈盈的看向唐俭。
温禾对着唐俭拱了拱手,语气带着几分轻快:“所以接下来商议细节、拟定契约,便是你们鸿胪寺的事情了,下官便先告辞了。”
这话锋转得太快,唐俭一时没反应过来,等他抬手想再叮嘱几句时,温禾的身影已消失在鸿胪寺的回廊尽头。
唐俭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自语:“罢了罢了,后续琐事本就该鸿胪寺来做。”
如今大唐的条件已明明白白告知高句丽与新罗。
要么拿城池、矿产换军械,要么空手而归,这便是底线,容不得半分讨价还价。
即便温禾不再参与,谈判的走向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唐俭倒也不担心。
从鸿胪寺离开,温禾便径直回了府。
……
接下来几日,长安的雪下得越来越大,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将整个府邸裹得严严实实。
每天早上,管家周福都会站在门口,看着庭院里的积雪念叨一句“瑞雪兆丰年”。
随着正旦临近,府里的人也渐渐少了。
三小只被接回宫中筹备节庆。
李义府要回魏州见父母,早早收拾行李离了长安。
孟周和赵磊明年要去朔州任职,也请假回乡告别父母。
往日热热闹闹的高阳县子府,一时间竟显得有些冷清。
每晚吃过饭,温禾便会待在书房里,就着烛火继续写《三国》。
温柔乖巧地坐在一旁的小案前描红,笔尖划过宣纸,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小梅端着两碗滚热的羊汤进来,轻轻放在桌案上,又默默退到角落,安静地候着,不打扰两人。
“唉。”
当写到关羽败走麦城、最终殒命的情节时,温禾忍不住放下笔,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惋惜。
“季汉之败,便由此开始了啊。”
温柔闻言,停下描红的动作,抬起头冲他眨了眨眼,小脸上满是疑惑。
她还看不懂《三国》里的权谋与悲壮,只觉得阿兄写的故事很有趣。
温禾看着她懵懂的模样,忍不住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顶:“可写好了?若是累了,便歇会儿。”
“唔,还没呢……”
温柔噘着嘴,故意扮出可怜的模样。
她只要一沾读书写字,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总想着偷懒。
“那就休息一下。”
温禾失笑,早就看穿了她的小心思。
果然,温柔瞬间喜出望外,立刻放下笔,起身就想往温禾身边凑。
可还没走两步,书房外便传来阿冬的声音:“小郎君,百骑的人来了,说有紧急消息要禀报。”
正兴冲冲跑来的温柔顿时停下脚步,她看了一眼角落的小梅,又回头望了望温禾,轻声嘟囔:“那我走了,不打扰阿兄做事。”
“早些休息,明天雪停了,我陪你去院子里堆雪人。”
温禾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温柔乖巧地点了点头,拉着小梅的手,轻手轻脚地离开了书房。
等她们走后,温禾对着门外道:“让他进来。”
不久后,一个穿着厚重兽皮大衣的中年人被阿冬领了进来。
这人脸上带着风霜,鬓角还沾着未化的雪渣,显然是刚从苦寒之地赶来。
阿冬顺手关上房门,守在门外。
“百骑二队齐恒,见过小郎君!”
中年人单膝跪地,语气恭敬。
温禾看着他身上的兽皮大衣。
这种材质防风保暖,多是北方草原部落常用的衣物,他心中顿时有了猜测,开口问道:“是突厥那边出事了?”
齐恒闻言,神色愈发凝重,躬身回道:“启禀小郎君,一个月前,突厥契苾部族长契苾何力有意率部归附大唐,不料消息走漏,被颉利可汗知晓,颉利大怒,派遣阿史那莫拓率领三万骑兵进攻契苾部。”
“颉利进攻契苾部?”
温禾心中一惊,手中的笔险些掉在纸上。
他记得历史上并无此事,难不成又是因为自己的出现,引发了蝴蝶效应?
“契苾部寡不敌众,最终大败,契苾何力的三位叔父,两个堂兄为掩护其撤离而战死。”
齐恒继续说道,语气带着几分惋惜。
“契苾何力只来得及带着母亲和一千余部众,朝着灵州方向逃亡,如今还在赶路,尚未抵达。”
听到契苾何力没事,温禾暗中松了口气。
这位可是大唐未来的名将,骁勇善战,对大唐忠心耿耿,若是折在颉利手中,实在是可惜。
他记得历史上契苾何力是在贞观六年才归附大唐,而且最初去的是沙洲,并非灵州,如今虽时间提前,地点改变,倒也算殊途同归。
只是契苾部提前来投,说不定还会引发其他连锁反应,温禾不敢掉以轻心,继续追问:“那突厥其他部落是什么反应?颉利就不怕逼得太紧,反而让其他部落倒向大唐?”
齐恒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颉利为了防止其他部落效仿契苾部,半个月前已派人召集所有部落首领,让他们正月十五之前必须到牙帐议事,还扬言说,若是有人敢不来,等明年开春,便率军血洗他们的部落。”
“有点意思。”
温禾摸着下巴,陷入了沉吟。
颉利这是想用强硬手段震慑部落,可越是高压,越容易引发反弹。
等高句丽和新罗的事情了结,唐俭怕是又要忙了,毕竟安抚潜在归附的部落、应对突厥的动向,都需要鸿胪寺从中周旋。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你先下去休息,传信给在北方的兄弟,密切关注契苾部,一旦他们抵达灵州,立刻来报,另外,密切关注突厥各部落的反应,有任何异常,都不能遗漏。”
“是,小郎君!”
齐恒躬身领命,转身轻轻退了出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安静,烛火跳动,将温禾的身影映在墙上。他拿起桌上的《三国》手稿,却没了继续写下去的心思。
他走到窗台,望着那飘落的雪花,不禁发出一声感慨。
“大唐的立国之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