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1/2页)
卢少游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像是被人当众扇了几记耳光,瞪着温禾的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却气得一个字也说不出。
“高阳县子这是要以势压人吗?”
上官仪猛地上前一步,紧锁眉头质问道。
他刻意提高了音量,想让周围所有人都听见。
看吧,这少年仗着身份,在文会上恃强凌弱。
日后长安流传的,只会是温禾的嚣张跋扈,而非他那首暗含讥讽的诗。
温禾闻言回头,冲上官仪勾了勾嘴角,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嘲弄:“如果我是你,现在绝不会出头。”
上官仪心头猛地一凛,竟不由自主地后退了半步。
他是真怕。
怕这少年像揍长孙冲那样,当众对自己动手。
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竟对一个十岁孩童如此忌惮,说出去已是天大的笑话,今日在此,他算是把脸面丢尽了。
温禾见他这副模样,当即嗤笑一声,转过身背着手,慢悠悠朝着人群中走去。
众人都以为这事该就此了结,连那些等着看后续的士族也暗自松了口气。
可就在温禾即将融入人群时,他忽然开口,声音清朗。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卢少游难以置信地瞪圆了眼睛,仿佛没听清这几句词。
上官仪更是屏住了呼吸,指尖紧紧攥着衣角,连呼吸都忘了。
就连李世民也情不自禁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
温禾继续往前走,那些挡在他身前的人,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推开,纷纷退到一旁。
他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地续道。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念到最后一句时,他恰巧走到李丽质面前。
小姑娘仰着小脸,眼里满是崇拜的星光。
忽然一阵清风拂过,卷起两人身旁梅枝上的残雪,几朵红梅花瓣随风旋舞,轻轻落在温禾的锦袍肩头,也落在李丽质的发间。
雪落梅香,少年与少女立于其中,宛如一幅精心勾勒的工笔图,静谧而美好。
“好词!”
李世民忍不住一声惊叹,语气里满是赞赏。
“这首比先前那首更应景!”
便是那些士族老者,也忍不住抚掌点头。
这词看似咏梅,实则藏着磅礴的气度,那“悬崖百丈冰”中的“花枝俏”。
那“山花烂漫时”的“丛中笑”,哪是在写梅?
分明是在写一种历经寒冬而不屈、功成之后仍淡然的风骨!
“真的好吗?”
李佑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看向身旁的李泰。
“阿耶说应景,可这里既没有悬崖,也没有百丈冰啊?”
李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抬手就给了他一记爆栗:“笨,这是喻,不懂就多琢磨。”
一旁的李承乾含笑解释:“先生这首词,说的是咱们大唐如今的处境,外有突厥虎视眈眈,恰如‘悬崖百丈冰’,可即便如此,我大唐依旧如这寒梅般傲然挺立,‘犹有花枝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昂扬:“待到天下安定,四海升平,便是‘山花烂漫时’,而我大唐,自会如这梅花般,在盛世中淡然绽放。”
“高明说得好!”
李世民听得心潮澎湃,重重抚着李承乾的肩膀,眼中满是难以掩饰的欣慰:“不愧是某的长子,这般年纪便有如此见地,朕心甚慰!”
一旁的长孙无忌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他既欣慰太子在少年时便有这般眼界与气度,也乐见陛下对太子的信赖日益深厚。
如今的李承乾,眉宇间已隐隐有了储君的沉稳风范。
可偏偏,促成这一切改变的人,是那个总不按常理出牌的温禾。
是好是坏?
他一时竟也说不清。
“诶,高阳县子呢?”
有人从那首《卜算子咏梅》的意境中回过神,正想上前与温禾攀谈,转头却发现,方才还在李丽质身边的少年,竟已没了踪影。
“就这么走了?”有人满脸诧异。
“作了这般惊艳的词作,竟然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他们实在无法理解。换做任何一个士子,此刻怕是早已被众人簇拥着,接受满堂称赞,恨不得将这首词誊抄百遍,让在场的文坛贤者一一品鉴,好借此扬名。
就像先前的上官仪,一首词罢便昂首而立,等着众人追捧。
可温禾呢?
他竟连片刻停留都不曾,仿佛那些惊叹与赞赏,于他而言不过是过耳风声。
这姿态,分明是在说。
你们的点评,我不在乎。
你们的追捧,我不需要。
“这竖子啊。”
李世民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笑骂,眼底却藏着赞许。
身旁的长孙无垢看得通透,自家二郎此刻心里,定然是欢喜的。
这少年的不慕虚名,恰是最难得的品性。
“高月,可知嘉颖去了何处?”长孙无垢唤来高月问道。
高月躬身回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启禀夫人,方才高阳县子说这边人太多,扰了赏花的兴致,便带着五姐儿和温小娘子往梅林另一头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