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 第392章 李承乾的第六感

第392章 李承乾的第六感

  第392章 李承乾的第六感 (第2/2页)
  
  “你是太子,不要着眼于儿女情长,我已经下令安西、吐谷浑、松州等地戒备,吐蕃胆敢再来,格杀勿论。”
  
  李承乾能理解皇帝的愤懑,历史上唐军不是没尝试过征讨吐蕃,最后都因高原反应战斗力锐减。吐蕃天然地利的优势,即便是放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都令人棘手。
  
  唐朝时期,处于气候的温暖期,高原雪线上移,有助于吐蕃农田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也是吐蕃能和唐朝拉锯百年的原因。
  
  华夏历史上,真正将吐蕃纳入版图的还是元朝,长期活动在蒙古高原的草原民族。
  
  “后来的人,是怎么灭了吐蕃的。”
  
  皇帝这是动了灭国之心,李承乾陷入回忆,最后道:“覆灭吐蕃的时候,属于气候的寒冷期。雪线下移,草场和农田被覆盖,农业,畜牧业萎缩。失去农业支撑,吐蕃王朝战力下降,王朝衰弱。”
  
  “原来如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和战马被天时卡住了,就相当于被人扼住了喉咙。当年打突厥,他也是等到突厥大灾,马畜牛羊大规模遭灾,才发兵突厥。就一句话:趁你病,要你命。
  
  “征服吐蕃的草原民族,游牧政权,也来自于高原,虽然地势上逊色于吐蕃,但相比在平原发展农耕文明的我们来说,克服高原反应上已然是占了优势。
  
  藏传佛教的教义明确反对战争,虽然反对的是主动发动战争,但它的广泛传播,确实削弱了吐蕃百姓军事对抗意愿。再有吐蕃内部王室内斗,藩镇割据,一盘散沙。”
  
  李世民道:“我听明白了,天时地利人和,大唐都不能直接灭了吐蕃。或者可以说,灭吐蕃的代价,不是大唐可以承受的。”
  
  “一个正处在上升阶段的国家,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良好,后备基础稳固,加上地利之势,强攻的确不是上策,眼下的吐蕃可比突厥和薛延陀要难缠的多。”
  
  怒从心起,李世民一拳砸在案上,李承乾心下一紧,看了眼碎裂的案子。
  
  “父亲,打完了它,就不能打臣了。”
  
  李世民:……
  
  “天地良心,我是生怕你擦破点儿皮,说这种话,你丧不丧良心?”
  
  李承乾道:“我最近心慌的很,总觉得有事情发生,还是小心一些的好。”
  
  李世民都气笑了,又道:“印度教那一套,写完没有?”
  
  “臣不是专业研究印度历史的教授,看那段历史完全就是给自己找点儿乐子,打发时间,具体教义实在记不得了。”
  
  李承乾有自己的忧虑,印度教那套理论,对统治者有绝对的优势,谁知道后面会不会有脑抽的人借题发挥,封建时代识字率不高,思想未开化的百姓容易被蛊惑,国运赌不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