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捡回来的少年 (第1/2页)
暮色渐浓,街头热闹依旧,酒馆内人声鼎沸,酒香混杂着炙烤肉香在空气中弥漫。小贩的吆喝声、客人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绘成了一幅繁华而浮躁的市井画卷。
萧钰坐在酒馆的一角,低头摩挲着手中的信报,指腹无意识地沿着杯沿转圈,酒杯里的琥珀色酒液泛着微光,映照着她深思的眉眼。另一只手握着那封已经被她捏得褶皱的信,字里行间的情报,像是某种隐形的重量,压在她的掌心,也压在她的心头。
“大小姐,营州的那些人牙子,如今在安晋活动得很隐秘。我们手里有一些沈府女眷的线索,但……没有获得沈川之子的下落。”
云梦楼在晋阳府的探子站在她旁侧,低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信报上的字迹锋利,落笔沉稳,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重地砸在萧钰心上。
沈府,从辉煌到覆灭,不过一夕之间。
营州城破的前一日,城主向朝廷呈上罪状,将沈川定性为叛贼,指控他私通辽军、陷害同僚,致使营州失守。
百姓们对这位守城大将迟迟不迎战、拖延军机的举动,全然不能理解。兵力不足,粮草告急,这些藏在高墙之内的百姓不会知道,他们只看到自己家破人亡,只看到自己饿着肚子,看着自己的亲人死于战火。于是,敬仰变成了愤恨,沈府成了他们口中的罪人。
与此同时,营州城主在城破前夕,借着百姓的怒火,纵容人牙子洗劫沈府。家财被瓜分一空,沈府的家眷被哄骗出城,所谓的“护送撤离”,不过是一个局,一个让他们彻底葬送性命的局。
沈齐峯的奶奶、小姨、姐姐,所有与沈川有关的血脉,在出城后的几日内,便被逐一清理,真正的死因,甚至都无人知晓。
沈川的独女,沈齐峯的姐姐,沈家仅存的血脉之一,倔强、刚烈,在家族遭遇变故后仍不肯低头。她拼命挣扎,试图逃脱,试图寻求生路,可最终仍是没能逃出这张布好的网。
“她的尸首,是在一座废弃的仓坊被找到的。”探子的声音低沉,像是在复述一件无关痛痒的旧事,可指尖攥紧衣角的动作,泄露了他心中的压抑,
“她本有机会逃跑,却被人牙子逼迫与人交易,结果被毒死。”
她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眼睛仍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
探子沉默地看着萧钰,等着她的反应。
萧钰却只是低垂着眼眸,指尖缓缓收紧,片刻后,轻笑了一声。
那笑声淡漠无波,透着一丝冷意:“营州城主,好大的手笔。”
沈川战死,留给家人的却是一道通敌卖国的罪名。
“沈齐峯呢?”她的目标原本只有一人,可没想到揪出这么一大长串的纷争。
很好,好得很啊!
仿佛是听到了萧钰的磨牙声,探子默默地低下了头:
“属下惭愧。沈川的独子,我们在追踪他姐姐的线索时,与他走散的。目前,下落不明。且这一年间,再无人见过他。”
失踪,也算是诸多坏消息中的好消息吧……
萧钰的手指尖微顿,眼神一瞬间幽深了几分。低声问:
“那些人牙子,如今在安晋做什么?”
探子神色微沉,语气压低了几分:
“继续买卖人口,他们在营州老城主的庇护下,将战乱中失散的孤儿贩卖给各地的富商或者修行门派,价格比过去高了数倍。”
萧钰捏紧了酒杯,冷笑了一声:“倒是捞得一手好钱。”
她微微眯起眼,沉吟片刻,缓缓开口:“把这些消息散出去,顺便盯紧他们的动向。”
探子拱手应下,随即悄然退去。
酒馆内的喧闹声未曾停歇,萧钰捏着那封信,心里堵得慌。
她抬起头,对着忙碌的小二喊道:“小二,再来两壶酒——”
“好嘞!客官,你稍等。”
小二应了一声,转身去取酒,而萧钰则将目光重新投向手中的信报,心中思绪万千。
酒一喝起来,就忘了时间。一不小心,酩酊大醉。
酒馆要打样了,萧钰只得心情郁闷的抱着酒坛,晕乎乎地往客栈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