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袁帝御用 (第1/2页)
小站练兵!
的确!
这就是罗旭最初看到这笔筒画片的时候,最大胆的猜测!
如果错了,这笔筒最多值个几万块!
但若是对了……那就没法估价了!
听到小站练兵四个字,郑文山的那些学生一个个全都是满脸懵逼。
不过郑文山的反应却是极大。
“嘛?”
喊了一声,他再次看向那画片。
注意到里面士兵的着装,甚至有人还留着辫,在训练时将鞭子缠在脖子上,又注意到那些士兵前面还站着个类似洋人形象的教官……
只见郑文山双眼睁大,口吐二字。
“卧槽!”
不得不说,郑文山平时可是当真不会爆粗!
即便谢作云偶尔冒出一句,郑文山也没有过。
但今天,他犯忌讳了。
他抬头看向罗旭:“小罗……”
“郑教授。”罗旭微微一笑,格式性地答了一句。
“你……大漏,天漏啊!”
说着,郑文山将笔筒稳稳拿在手中,似是生怕掉了一般。
“这……御用瓷啊!”
一句话,让厅里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御用?
洪宪瓷,指的自然是洪宪时期的瓷器。
而这御用,便很明显了,是袁世凯御用的!
其实说洪宪瓷价格不高,也是因为和那些明清官窑、御用瓷器去比的。
毕竟至今,洪宪瓷也并没有千万以上的拍卖记录。
但说它价格低,那肯定也是不合适的。
动辄几十上百万,其实在古玩界已经是高价物件儿了。
如果不是只看鉴宝节目和电影效果,就不难发现市面上更多的瓷器,还是几千块、几万块的,毕竟金字塔,大的只是塔底。
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凯登基便改国号为“洪宪”,而他的登基则更喜欢效仿封建时期的制度,当然,这也是其必衰败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也就成就了百日帝。
登基之后,他便设了御窑,并找到五代瓷商郭葆昌,让他来做督窑官,去景德镇监制御窑,也就是洪宪瓷。
而洪宪瓷的烧造成本,可是历史上最高的。
要知道在清乾隆时期,朝廷每年会拨三万两白银给景德镇,要求御窑上交四到五万件瓷器,而洪宪时期,袁世凯为了这一批瓷器便花费了一百四十万大洋!
这一百四十万大洋如果折合成白银,足有百万两!
可见洪宪时期对于瓷器的打造根本不计成本,这也侧面体现了袁帝对于治国,根本就是个昏庸的外行人。
当然,也正因此造就了洪宪瓷的稀少,并且每一件都可以被认定为是民国时期的官窑、御窑。
其实这些,郑文山的这些学生也懂,他们知道洪宪瓷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甚至是流通价值,可要说天漏……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时,谢作云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不禁笑了笑:“老郑啊,该你开课了!”
听到这话,郑文山瞥了自己几个学生一眼,缓缓点头。
“说起小站练兵,算得上袁世凯称帝之前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十七世纪末,甲午战争彻底进入白热化,当时德军有个顾问叫汉纳根,他向李鸿章提议训练新兵,而李鸿章也采纳了意见,命手下在天州南郊的小站进行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