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离离原上谱 (第1/2页)
卞金鳞放在膝盖上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指甲几乎掐进掌心,才勉强维持住表面的镇定,但镜片后的眼神已经泄露了滔天巨浪。
他张了张嘴,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发出的声音带着一丝干涩:“陈总...这个...目前我们最新的优化版本,在特定负载下......”
“冗余。”陈默没等他组织好语言,直接打断,声音不高,但精准地切入了下一个技术痛点。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电,锁定了卞金鳞瞬间变得僵硬的脸。
“激光雷达点云处理的核心预处理算法模块,存在结构性的冗余。我看了你们提交给上一季度的架构评审报告里附带的简化流程图,再结合当前主流激光雷达的原始数据吞吐量和你们选用的处理芯片架构,保守估计,冗余度至少在30%以上。这部分无效计算,吃掉了多少宝贵的算力?又产生了多少不必要的功耗和热量?”
嗡——
卞金鳞感觉自己的大脑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眼前甚至短暂地黑了一下。
那份架构评审报告他当然记得!
为了在有限的评审时间内讲清楚核心思路,技术团队确实提交了一份高度简化、只勾勒主干逻辑的流程图给管理层的评审委员会。
那份图,只体现了算法流程的骨架,如果要知道计算细节和潜在的冗余问题,得深入到代码层面,结合具体的数据结构、内存访问模式、甚至编译器优化策略才能发现的深层问题。
对面他妈的是个什么怪物?
凭着一个架构评审图去找到了对应的数据结构、代码和编译器优化策略,自己分析完了还再结合公开的激光雷达参数和芯片手册,推算了一个30%的冗余。
而且这个数字和他们内部估算的37%高度匹配。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知道”了,这是深入骨髓的“理解”!
是对整个技术栈从硬件到软件、从理论到工程实现细节的恐怖掌控力!
荒谬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卞金鳞。
他之前对陈默的认知,完全建立在“渡河”项目的传奇上。
那个以雷霆手段整合资源、硬生生在不可能的时间线上用自研ERP和数据库替换掉OraCle庞然大物的IT强人。
他佩服陈默的魄力、手腕和对大型复杂项目的管理能力,也认可其在软件工程和系统架构上的深厚造诣。
但......
智能驾驶?车规级的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激光雷达点云的实时处理算法?
这些属于前沿汽车电子、嵌入式AI和高性能计算的交叉领域,专业性极强,壁垒森深。
陈默一个IT背景出身,长期奋战在企业级软件和数据库战线上的人,怎么可能对这些如此底层、如此硬核的细节洞若观火?
这简直颠覆了卞金鳞的认知!
他甚至有一瞬间怀疑,陈默是不是在车联网BU内部安插了他不知道又权限极高的技术眼线?
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掐灭了。
MDC300平台的核心代码库和测试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极其严格,是他亲自设定的。
30%以上冗余度的精确判断,绝非外围情报所能提供,这需要对代码和架构有最直接的、专家级的审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