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上面的政策往往是好的,但有时候一到了下面就变味了! (第2/2页)
“咳!我确实是城市户口,不过,这里面有什么说法吗?”
“说法?那就大了去了!”
“您觉得什么人才能在农村当上村干部?”
“德高望重?资历老,能服人?”
“王市长,德高望重那是以前的标准了,现在这个东西可以讲也可以不讲。”
“有这个东西最好,不过没这个东西还是照样能当。”
“那是什么?”
“看你是不是老板,认不认识什么领导。”
“是老板自然就能跟领导交朋友,跟领导交朋友,你要是有兴趣,自然就可以在村里当个村干部干干。”
“而且,他们说村干部这一级的干部,虽然管着村里的事,但还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公务员,所以在经商方面就没有公务员那样的严令禁止。”
没错,村干部是不属于公务员的,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冷知识吧,不,也不能算是冷知识,就像在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中,这就是一个高频考点。
“当村干部不会影响他们原有的事业生意?”
“王市长,您难道以为村干部是个什么辛苦差事?”
“说句不好听的,当个村干部,一年到头要因公事跟我们打照面的次数,能直接用手指头掰清。”
“那么多的农村政策、农村福利,他们作为第一执行落实人,能有这么闲?”
“那些什么政策、福利,听到过有,但有多少、有哪些就不清楚了。”
“村里告诉你,那就是有,要是没告诉你,就算上面有,那也是没有。”
“来,老先生,你仔细说说。”
“像那些政府拨款发放的建房补贴、耕地补贴、农机补贴……等,你们都到手了哪些?”
“教育补贴和贫困补贴倒是有,但其他有些我是听都没听说过。”
“想来那些人心里也有点数,不敢昧什么贫困补助和教育补贴,要是这东西都给昧了,那就有人要挖他祖坟了。”
“这两项,都是完完全全的落实了吗?”
“有多领的,但没有少领的。”
“多领是指有人冒领?”
“有,像给自己的什么亲戚上报申请一个贫困名额,然后每个月就有一笔钱打到卡上,蚊子肉也是肉,不要白不要嘛!”
嗯,老人所言,皆是一些常常暴露的基层问题。
这些现象,不能说村村都有,但也是时常发生。
就像那些补贴,有些确实就是拨款下来,但被补贴的对象却毫不知情。
这种情况下如果基层干部通知你,那你就是有。但如果没有通知你呢?那基本上就是不会到你手上了,当然了,你要是自己主动去找他询问情况,他也不能在你知情的情况下就给你明目张胆地昧了。
总结就是一句话,人家就是在打一手信息差,欺负你了解不到实时政策、不知道有哪些补贴拨下来了。
所以,这就往往导致了一个问题:上面的政策是无可争议的为人民谋福利的,但往往一经落实,到了下面就被一些人搞得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