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乾隆的当政模式,以最大恶意对付官僚! (第2/2页)
张廷玉则依旧是古井无波,甚至在允禄这么说后,也没有急着表态,而是习惯性的等鄂尔泰先发言。
但鄂尔泰这时出于失神状态。
张廷玉等了一会儿,见他没有开口,才主动说道:“臣附议!但苗乱愈演愈烈,当派持重刚正者去为妥。”
弘历对此点首。
而鄂尔泰这时才回过神来,拱手奏道:“主子圣明,奴才推举张广泗调任钦差苗务大臣,熟稔苗务者,非此人莫属,因为,此人久历西南亲民官,通苗语,熟悉苗人风俗。”
讷亲这时却说道:“但请主子明鉴,张广泗品行不端,奸猾成性,苗事真要交给他去调查,他必无主见,而只以谄媚中枢为主!”
讷亲这话,让鄂尔泰瞬间脸色铁青。
弘历也不由得瞅了讷亲一眼。
他能听得出来,这讷亲是在暗指张广泗与鄂尔泰结党,而只会以附和鄂尔泰为主。
但弘历记得,抛开鄂尔泰和张广泗的确有结党之嫌不谈,张广泗于苗务上,称得上是这个时代最熟悉这类事务的官员。
为此,张广泗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不过,讷亲会反对张广泗调查苗务,弘历却是没有想到。
弘历为此问着讷亲:“那你认为谁合适?”
“奴才自荐去调查苗务。”
讷亲这时直接跪了下来。
这让弘历不由得高看了这讷亲一眼。
毕竟,无论在任何时代,敢于任事的官员都还是很难得的,何况,讷亲也的确属于有实政经验的官员。
“此事待议吧。”
弘历没有直接下决心,就挥手让这些军机大臣退了下去。
但他内心其实是更属意张广泗的。
没办法!
苗务糟糕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他自然不能顾忌什么结党不结党,而是应该先派一位最靠谱的大臣,去找到在不弃苗务情况下的解决办法才是。
尽管,他很欣赏讷亲毛遂自荐的勇气,但他现在可不敢冒险让讷亲一个不熟悉苗务的官员去调查苗务。
毕竟,弘历本质上就没打算放弃在苗地改土归流。
而也因此,弘历甚至基于他来自后世所养成的思维习惯,即以最大恶意揣测这些大官僚大地主的习惯,他都怀疑讷亲的毛遂自荐,本质上就是在为将来劝服他放弃改土归流做准备。
讷亲作为他母族的族亲,如今又表现的敢于任事。
换成历史上刚即位而还年轻天真的乾隆,肯定会很欣赏这位有些亲戚关系的八旗贵族子弟。
这样一来,讷亲真的去调查了一番苗务,而说苗务当弃,味同鸡肋,那自然更能让乾隆相信。
事实其实也正如弘历所猜测的那样。
讷亲在政治上其实更亲厚汉官张廷玉为代表的科甲官员。
历史上,讷亲就主动请旨让自己排在张廷玉之后,而不敢以满洲贵族身份自居,居于张廷玉前面。
在离开弘历这里后,讷亲就主动走到张廷玉这里来,攀谈道:
“张中堂,您老是百官之首,只要您肯号召,让大家请主子下旨让九卿会推调查苗务大臣,这样,没准真能实现尽快结束苗务之弊了,如此,奸党也就没有立足于朝廷的根本!”
“陛下已经言明,苗务不当弃,讷中堂何必再言其为弊政。”
张廷玉则没好气地冷着脸,斥责着问了讷亲一句。
然而,讷亲并没有因此生张廷玉的气,只越发敬服地看向了张廷玉,而向张廷玉深深一揖:
“鄙人懂了!”
“中堂这是老成持重的表现啊!”
“鄙人其实也不当自荐也,作为军机大臣,这个时候是应该持重侍君为妥。”
讷亲说后就先走了。
张廷玉则站在原地,猛的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