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授玺登基,乾隆正式即位称帝! (第1/2页)
弘历主打的就是一个恩怨分明。
如他对雍正所说,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他虽然需要缓和皇家与宗室的关系,但不会用一位迁就的方式去实现团结,而是以谁不老实就故意针对谁的方式去实现。
他相信,弘升自己会明白自己为何被区别对待的。
他也相信,其他宗室会知道自己为何没有被区别对待的。
且说,弘历也把自己年号定为“乾隆”的事,告知给了雍正。
“定年号为乾隆,作为少年帝王,是该有这样的心气!”
“但有心气归有心气,可别真的刚愎自用,还是要多听听老臣意见。”
“哪怕,有时候觉得老臣的意见不妥,苟且迂腐,也要优容,不要过于责备,而跟你阿玛当初一样,一上位就咄咄逼人,这样会失了人君风度。”
雍正也因此嘱咐起他来,甚至还为此拿自己做反面教材,批驳起自己当初即位太过急切的过错来。
弘历清楚雍正这种容易自卑的人,是爱贬低自己的,哪怕教育别人,也会主动拿自己做反面教材的。
但这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因此跟着这么说雍正。
那样会让雍正更加孤僻,不会再愿意跟他说心里话,也容易让雍正生气。
毕竟,人愿意自嘲,不代表你就可以跟着嘲笑。
所以,弘历只笑着说道:“阿玛当初也是不得不操切,毕竟,矫枉不能不过正,儿臣现在是应当从容自信些,但儿臣从容自信的底气,又何尝不是阿玛所托呢?”
雍正仿佛被电了一般,心里顿起一股让全身酥麻的暖流,而道:“是啊,矫枉不能不过正,也就你是真正明白朕的!”
“乾隆。”
接着,雍正就将弘历选定的年号又念了一遍。
而念后,雍正就不由得微微一笑,眸中露出了憧憬之色。
弘历也笑了笑。
随后,雍正还对依旧侍疾在自己身边的弘昼和福惠说:“你们主子皇兄的话,要仔细领会,领会后,就能知道在新朝如何才能好好做人!”
“嗻!”
两人应了一声。
弘历倒是收住了笑容。
雍正刚才的话,突然触动了他。
他知道,在自己已明确要成为新的皇帝后,除了父母,天下人就都得在大清法理上成为他的奴才。
当然!
弘历要正式成为天下之主,还得等走完登基这一道程序。
而弘历现在,只希望登基能顺利进行,可不要出什么幺蛾子。
所以,弘历在做事为人上依旧比较收敛,更没有完全对外暴露自己的政治理念。
为此,弘历又对雍正提起他身边太监如何安排诸事来,而说道:“有件事,还是得与阿玛商量商量,苏培盛、张起麟、李蟠这些在伺候过阿玛一场的太监,以阿玛看,当如何安排为好?”
“儿臣本意该重用的继续重用,但想着阿玛您恐离不了他们。”
“所以,就来问问。”
弘历如此解释后,雍正就说道:“除苏培盛得留在朕身边外,他们你就看着安排吧,想致仕荣养的就准他们荣养,你要继续重用的就重用。”
“嗻!”
弘历对此没有意外。
他就知道,雍正除苏培盛离不了外,别的太监都不在乎。
而雍正这么一说,也就意味着,除苏培盛,其余跟了雍正一场的太监们,谁要是惹了他,他就可以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雍正都不会因为此太监与他反目。
于是,弘历就让李玉把自己的话,传达给在养心殿和勤政亲贤殿做事的太监知道。
这两个地方的太监都是雍正的亲信,从小伺候雍正的人。
接着,弘历又在来到军机处,对张廷玉等军机大臣吩咐说:
“拟旨!”
“苏培盛调为长春仙馆领侍太监,依旧领总管衔;”
“张起麟升敬事房总管;”
“毓庆宫领侍太监王常贵升敬事房副总管;”
“毓庆宫正侍太监李玉调为勤政亲贤殿、九州清晏殿兼养心殿正侍太监。”
“嗻!”
虽然,雍正让他可以随便处置除苏培盛以外的所有伺候过他的太监,但弘历也没有立即把雍正的亲信太监全部换掉。
一来,不能雍正刚退位,就把他的人全部清理掉,而需要循序渐进的来,才有人情味,而利于父子乃至宫廷内部的安稳。
二来,清朝太监虽然权力大减,但也还是要管诸多内廷事务的,他身边的太监如李玉等自然不能冒然上手,也需要先跟着这些雍正身边熟悉一些流程的。
所以,弘历还是先升了伺候过雍正的老太监张起麟为总管太监,而被雍正派到东宫任领侍太监的王常贵则被他下旨升为了副总管。
至于他自己身边的太监——李玉,则暂时只是平调,权力上实际上也是升了。
清朝的宫廷太监分为总管、副总管、领侍、正侍、侍监、不入流六个等级。
不过,弘历眼下只是先安排了新的总管级和副总级的太监,同时让他最喜欢用的李玉换了一下职位,别的太监,他打算看看情况再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