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谁不让我种地,我们就把他种地里 (第2/2页)
“...”
听着常斌激动的滔滔不绝,一旁院长,苏岳,赵才等夫子们全都陷入了美妙的遐想。
未来描写的美景实在是太令人神往了!
总感觉在有生之年便能办到。
同时,煽动性的力量极强!!!
良久,常斌从遐想中回到现实,激动地说:“之后就是谁胆敢觊觎我华夏大地,谁敢不让我们闲暇时间来种地,那我们就把他们种地里去。”
闻言,夫子们双拳紧握,面露喜色。
如果这个国家,真的是我们这群人说的算...
那岂不是美哉?
他们想想都觉得激动。
这样一来,青史留名,岂不是稳了?
看到此处,江哲有些发愣。
“啊?”
“机械文明?”
“1年规划,2年规划,不愧是国子监高材生,你从李时珍给出的三行话,就能领悟出这么多;妥妥的治国型奇才。”
“我21世纪到了2006年才取消农业税;你五百年前就给大明规划出来了是吧?”
“人才啊!”
片刻后。
苏岳冷静过来,看着常斌,惋惜地摇了摇头,“可惜,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大明,必须得是我们说了算;只有我们翻身当主人,我们才能做更多事!”
不经意间,苏岳县令说出了心里话。
吴院长、常斌、赵才,以及其余十余名夫子们一脸震惊地看着苏岳。
你搞什么啊?
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这是能说的吗,你不能放心底里吗?、
常斌说了那么多,人家都没明面说出来。
结果到你这,你直接开口了是吧?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李先生到底想干嘛,但也不能说啊,隔墙有耳,甚至外面就有官府的巡逻人员的啊!
“怎么了,各位怎么这幅表情?”
苏岳一脸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
“常斌,治国型人才,非常适合幕后。”
“而这苏岳,接受能力非常强,非常适合管理与调度,是管理型人才!”
江哲仔细盯着苏岳,“这个苏成的老祖宗,本身好像就没有什么封建思想;爱护百姓,呵护百姓,虽一心只想爬更高。”
“他的后辈苏成也是敢爱敢恨。”
“苏成以前在高中时就是以暴制暴的狠角色,即使当了警察后,性格也改不了,原来是遗传你家老祖。”
“这苏家和常斌没来错地方,看样子,真的会是李时珍前进的关键家族与个人。”
“等下课后观察一番,若无问题,就让李时珍拉进阵营里。”
此时,室内。
李时珍扫视一眼台下,“室外的苏县令已经解答了,而你们呢;还没人想得出来吗?”
苏明一脸郑重地举手:“其实我们都知道。”
杨修连连点头,“是的;我们刚才讨论过,我们其实得到答案了。”
李时珍一脸好奇:“那为何不回应先生呢?”
只见王权遗憾地摇了摇头,“您也说过,掌握了,又能怎样呢;短时间内根本改变不了;您又不让我们联系皇帝。”
“大明要的是通过科举制的治国型人才。”
“他们把工匠视为贱籍——他们不知工匠的格物技术的发展才是带领大明进步唯一。”
“工匠能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火器、更省力的器械,更棒的一切!”
“一旦谁敢跟皇帝提,让工匠变成正常籍;肯定有文臣会跳出来——说【这是动摇洪武皇帝的祖训,该杀】之类的话语。”
“要我看,这个国家待遇好的该是工匠,只有工匠有钱了,他们才能安心地创造新的技术。”
“但偏偏,工匠注定是工匠;一辈子的贱籍。”
“先生,即使我们知道来龙去脉,我们也改变不了这个境况。”
“就算我们用您的知识——日后当上了官,可以我们的力量;哪能撼动整个大明啊;改变不了!”
随着话落,其余学子纷纷心有所感地点头。
“是的,先生,他们说得都对。”
“我们知道您把我们当官培养;但是,我们越学越多,知道的越多;就越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来你们都跟我想的一样,无力,非常的无力!”
看着台下学子们的反应,江哲认可地点了点头,“是的,工匠,放现代就是工程师,工程师分武器工程师造更好的武器;还有装备工程师造更好的装备,各种工程师,他们都是科学家。”
“若现代把科学家视为贱籍;那谁还会这个社会作贡献?”
“我们华夏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反骨。”
“封建就这点不好;把人分三六九等太明显,皇帝特别像没天赋的演员,我一眼能看见。”
此刻,李时珍有些愕然。
他只顾着讲课,只负责传授知识,却忘了他们现在的身份还是学子。
当一个人懂得比这个风雨飘摇的封建时代的所有人都要多时,人是会变的。
他们有心,但无力。
所以有时候,知识太多,反而不好;而是罪过。
李时珍笑了,“嗯,先生知道了;以后不给各位徒增负担了。”
“等时机到了,我会跟各位说说我的志向。”
“好了,今日的课程到此为止。”
“下课!”
说完,李时珍率先转身离开了齐物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