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先天领周天,盖周天之变,化吾为王 (第2/2页)
他们并非不知八奇技的强大,但其立教修行的根本,在于“练己筑基”,在于“性命双修”,追求的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长生久视之道,而非一味追求杀伐争斗之力。
在他们看来,过于依赖取巧的“术”,有时反而会迷失了求“道”的本心,甚至损及自身的“性命”根基。
但是,话分两头。
强调“性命”为根本,绝非否定“术”之重要性。
恰恰相反,若得“性命”修为为雄厚基石,再辅以顶尖的“术”为发挥手段,方能将力量运用到极致,爆发出远超寻常的威力。
“八奇技”,便是这等顶尖中的顶尖“手段”。
它们是对各自领域内极致的挖掘与运用,是通往对应“道”的捷径。
在现实世界,此理亦然,甚至更为直接。
“灵力”,是构筑一切超凡的基石,是驱动一切力量的能源。
其总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修行者的层次与上限。
而“术法”也好、“异能”也罢,亦或者是诸天宝物,都是如何更高效、更精妙、更强大地去运用“灵力”的手段。
空有庞大灵力而无运用之法,虽然随手施展便有强大的威力,但如果对待同层次的强者,便相形见拙了。
而若无足够的“性命”修为去承载、去驾驭强大的“术”,则如同孩童舞动重锤,未伤敌先伤己。
故而,真正的强者,必是“性命”与“术法”兼修。
以“性命”为舟,以“术法”为桨,方能在这条逆天而行的修行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风后奇门,便是“一人之下”世界最为顶尖、最玄妙的“桨”之一。
叶轩对“一人之下”的漫画看的不多,对其世界未来的走向与个别人物的最终成就,也并不了解,剧情也远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
但那个世界的等级上限已经注定。
纵然王也天资卓绝,将“风后奇门”钻研至比之“周圣”更深的境界,其最终的成就,大概率仍是居于“一人之下”或“数人之下”,不可能成为“一人”。
所以无论眼前的王也获得的是其模板还是传承,对叶轩而言,本质区别并不大。
不过,如果是传承的话,叶轩倒是很想知道,那位“武当王”,最终将“奇门极致”的术法修炼到了何种境地。
而且他依稀记得过去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风后奇门”能力被“剧情削弱”的讨论。
其中最为激进的论点声称,如果不是“风后奇门”的能力被强行限制,即便只是初出茅庐的王也,也足以凭借风后奇门的本质能力战胜老天师。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王也在最初登场的时候展现过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奇门之中,他能让一颗小石子花费足足一分钟,才缓慢下落一米左右的高度。
重力加速度只有原来的万分之一。
既然能削弱万倍,那理论上应也能增强万倍。
如果真能如此,那么无需任何花哨技巧,只需将万倍重力瞬间施加于对手之身。
即便强如老天师张之维,其肉身也绝无可能承受如此恐怖的力量,顷刻间便会被压垮。
叶轩看到这种推论时,第一反应是失笑摇头。
倒不是他觉得老天师能够承受万倍的重力,只是觉得拿一颗石子和老天师相比,显得有些可笑。
如果风后奇门真能无视“性命”做到这种程度,那么“一人之下”的一人就不是张之维,而是周圣了。
他也不用东躲西藏,四处逃遁,整个异人界谁能比他强?
除了逆生三重之后的左若童,就是掌握“神明灵”的无根生,怕是也来不及使用“神明灵”,直接就被万倍重力压死了。
所以他都不需要看其他所谓的“被削”,只是这一条,就能认定他们过于夸张风后奇门的力量。
但是,虽然不可能无视性命修行,做到那种程度,但这思路本身却没有错误。
“不追求极端数值,而是在实战中,于关键瞬间,对敌方所处的空间进行恰到好处的、足以打破平衡的‘变量操纵’,比如,让重力在瞬息间翻上数倍,或是让空气阻力骤增使得对手动作变形.”
“如果能将这份对‘变化’的掌控力锤炼到如臂使指、融入战斗的每一分直觉之中,无需万倍,哪怕只是数倍、十倍的调控,也足以在一定层次的交锋中,创造出决定性的优势了。”
叶轩所好奇的,便是王也,或者说他所获得的“王也”的“模板”亦或者“传承”中,是否将“风后奇门”开发到了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