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庙算之道 (第1/2页)
王崇古回京,皇太子郊迎,这自然是轰动京师的大事。
王崇古在城门拜见太子后,就和太子同乘车驾入宫,觐见隆庆皇帝。
在家“养病”的曹邦辅,立刻明白大势已去。
王崇古是兵部侍郎,他这次回京述职是皇帝亲自下的诏书,如此突然的回京,自然不会是皇帝要询问他九边军情。
戚继光坐镇大同,宣府已经相安无事好几年了。
皇帝让王崇古回京,显然是向他们这些请假在家的兵部官员宣布: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王崇古的威望和资历,也足以出任兵部尚书。
曹邦辅此时的心情才平静下来,他也没想到内阁竟然如此坚决,这次兵部是枪打出头鸟了。
内阁正是用兵部来敲打其余的六部九卿衙门,宣扬内阁的权威,兵部看不清形势率先跳出来,被阁臣一套组合拳给打趴了。
曹邦辅愿赌服输,事情到了这一步自己是假辞职变成了真辞职,再赖着不走就是不识趣了。
在王崇古被皇帝召见第二天,曹邦辅再上一份辞表,这份辞表和前几份走形式的辞表不同,这一次曹邦辅上书万言,请求辞官归乡。
隆庆皇帝也是一个念旧情的皇帝,曹邦辅辞表真情流露,皇帝也给了曹邦辅礼遇,给了他致仕重臣的待遇,允许他辞官归乡。
紧接着,隆庆皇帝又命令兵部侍郎王崇古暂理兵部事务,由武选郎申时行辅佐王崇古署理庶务。
王崇古上任兵部之后,第一件事就向内阁表态,支持苏泽所奏《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愿意配合进行军事改革。
这一次曹邦辅去任,皇帝虽然对于曹邦辅给了礼遇,但是那些跟着曹邦辅请辞的官员就没那么好运了。
跟随曹邦辅请辞的两名兵部清吏司郎中,五名员外郎,全部都被批准辞职,皇帝没有给这些辞职官员加官的礼遇,甚至都不允许他们使用官驿归乡。
这些最坚定反对兵部改革的官员离任之后,王崇古再推动兵部改革自然没有任何阻力。
兵部已经熄火,科道也失声。
正月二十五日,皇帝下诏,御准苏泽所奏,设立总参谋部,兵部改革开始。
——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通过,皇帝下诏设立总参谋部,兵部改革启动。】
【兵部职能厘定为三权分立:
统帅权归于内廷(皇帝通过《形势报告》直接掌控军队);
参谋决策权划归新设总参谋部(专职制定军事规划、汇总军情);
行政执行权保留于兵部(专司后勤、军械及武官考核)。】
【宣大总督王崇古回京接掌兵部,辅以武选郎申时行,全力推行改革。】
【兵部与总参谋部职权分割完成,军事专业化体系初成,终结文官完全掌控军务的旧制。】
【新军改革成为近代新军事制度的起点,成为日后世界各国效法改革的方向。】
【大明新军真正进入新时代,科学的作战参谋体系建设完成。】
【新式军官阶层登上历史舞台。】
【国祚+3】
【威望+500】
【剩余威望:5300】
苏泽合上【手提式大明朝廷】,威望值虽然加了五百,最后还是亏了。
武官阶层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提供的威望值不够,而自己这次改革也得罪了文官体系,所以一增一减合计加了500威望。
但是能推动军事制度改革,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新的生产力,必然要新的制度配合,大明原来的那套军事体系,已经无法支撑现在的军事体系了。
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只不过如今被各方势力当做香饽饽争夺的新式军官,日后会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
正在谋划如何利用新军官的成国公等勋贵们,怕是想不到未来会这样吧?
就在这时候,兵房主司宋纁,来到了苏泽的公房前。
宋纁一见到苏泽,就立刻说道:
“苏检正,这《形势报告摘要》要怎么编写啊?”
苏泽这才想起来。
按照自己的奏疏,指挥统帅权归于内廷,皇帝通过各军上报的《形势报告》,来掌握各军队的情况。
显然皇帝不可能亲自查看这些《形势报告》,所以需要一个机构专门处理这些报告。
内廷机构之中,最后处理报告的庶务,就成了自己这个中书门下五房的事务。
没办法,只有中书门下五房有专业的军事机关——兵房。
苏泽也没想到,最后这差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不就是报表吗?
其实苏泽这套体系,就是照搬原时空的拿破仑指挥体系。
要长期稳定高效处理这些数据,最重要的就是统一数据的格式,这样兵房只要按照汇总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就可以了。
拿破仑这套体系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求一点不低。
各军都要有能统计数据的专业军官,内廷也要有能熟练处理政务的统计官僚,这都对数学和管理学有这极高的要求。
也就是进入近代之后,数学发展,识字率提高,才能让中枢对军队进行这样的控制。
而大明已经进入到了这个时期,自然就能用这套体系了。
苏泽对着宋纁说道:
“这件事还需要宋主司和有过实战经验的地方将领商议,制定一张表格出来,日后各军的参谋副官,只要按照表格填写,我兵房只需要汇总就行了。”
“表格?”
苏泽点头说道:
“要掌握各军情况,数据必须要翔实,只有数据才是最直观的。”
“宋主司可以和营造学社的周司天商议一下,他是算学大家。”
宋纁只好点头,硬着头皮接下这个差事。
这差事虽然困难,但也是机要到了极点的岗位。
如果办好了,他这个兵房主司的含权量就会大大增强,甚至超过普通的兵部郎中。
宋纁又觉得满身的干劲。
送走了宋纁,又有人找上门来。
这次是成国公朱时泰。
朱时泰见到苏泽,就满脸堆笑说道:
“苏检正,陛下命令锦衣卫成立军情司,我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奉命从事,但这个军情司要如何设立,还是要请苏检正这个首倡者指点。”
苏泽这才想起来,朱时泰还兼任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