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454章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

第454章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

  第454章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 (第1/2页)
  
  苏泽从宋纁得到消息,赵贞吉赵阁老支持自己的改革奏疏,就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奏请厘清兵部职能以革除积弊疏》送到内阁。
  
  内阁支持苏泽的意见,奏疏送到内廷。
  
  高拱、张居正赞同奏疏中“集权于内廷”的提议,犹豫于设立总参谋部的内容,对于增加兵部职权也表示认可。
  
  赵贞吉支持你的奏疏,高拱、张居正放弃票拟,诸大绶反对将武监和水师学堂的教官考核交给兵部,认为这是礼部职权,不应该被侵夺。
  
  奏疏送到内廷,隆庆皇帝也对强化内廷指挥权很感兴趣,但是对设立参谋总部保持疑虑。
  
  奏疏发往外朝,果然遭到了兵部和科道的反对。
  
  兵科给事中李己、张书冒死进谏反对。
  
  隆庆皇帝支持了你的两部分,设立内廷统一指挥权,强化兵部职权,搁置了设立总参谋部的提议。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560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不其然,反对的主要就是总参谋部的部分。
  
  其实苏泽也明白,如果自己不加这部分,奏疏大概率不需要威望值就能通过。
  
  而皇帝和内廷,是无法承担所有的军事工作的,这些武监出身的武官,必然会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等那个时候再上书,再追认总参谋部,那也几乎不会消耗多少威望值了。
  
  内阁就是这样一步步“上位”的。
  
  遇到一个喜欢使用军事系统的皇帝,比如自己的弟子小胖钧,这个速度还会加快。
  
  这是消耗威望值最少的办法了。
  
  但是苏泽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宿主已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4600。】
  
  苏泽合上【手提式大明朝廷】,他并不准备等待。
  
  随着军队专业化的推动,各种专业化的行政工作,必然会催生总参谋部。
  
  就说苏泽要求各军汇报的《形势报告》,这在旧军队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旧军队没有胜任这项工作的新军官,无法完成这样的统计和汇报工作。
  
  而这些文书工作,必然也要进行汇总整理。
  
  这项工作必然会落在专业化的军事参谋手里。
  
  就算是这次朝廷不批准,总参谋部也会诞生,只不过是偷偷的诞生。
  
  但是苏泽不愿意这样。
  
  原因也很简单,那样成立的总参谋部,“名不正言不顺”。
  
  名正言顺是很重要的。
  
  大明内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为“名不正”,内阁在大明的官僚系统内部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阁臣做事畏首畏尾,受到多方的掣肘,想要进行各种改革都会被拖累。
  
  内阁都这样,如果总参谋部也如此成立,结果只会更糟糕。
  
  “名正言顺”,这对于总参谋部也是一个制约。
  
  先制定的规矩,确定总参谋部的职权范围,那总参谋部的成员,也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明白禁令和底线在哪里。
  
  如果没有这些制约,就无法明确权力的边界,那获得权力之后就会失控。
  
  原时空独走的军事机关,几乎都是这样的过程。
  
  在顶层设计的时候含糊不清,没有明确军事机关的权限,将这些军事机构当做房子里的大象不理睬。
  
  等到“这头大象”觉醒之后,就会肆意摄取权力,最终成为一个恐怖的权力怪兽,将整个国家都变成巨大的军事机器。
  
  最好的办法,就是确定参谋总部的职权范围,让参谋总部的工作也放在阳光之下,而不是通过依附皇权成为密谋政治的工具。
  
  这也是苏泽宁可花费这1000点威望值,也要明确总参谋部职能的原因。
  
  就是不知道系统要如何的发力,通过这份奏疏了。
  
  ——
  
  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高拱看着这份奏疏,陷入到思考之中。
  
  苏泽上书之前自然是和高拱通气了,对于其他部分,高拱自然是支持的,但是总参谋部的部分,高拱犹豫了。
  
  身为文官集团的首领,高拱自然要为整个系统考虑。
  
  顾问参谋的权力,很容易变成实际的权力,越是专业化的机构越是这样。
  
  内阁实在是太懂了。
  
  但是高拱也不想要反对。
  
  正如苏泽提出的实学纲领,实学就是要实事求是。
  
  除了这些武监出身的军官之外,谁还能处理越来越专业化的军事事务?
  
  还不如先将总参谋部规范起来,限定好他们的权力。
  
  高拱清了清嗓子,对着其他阁臣说道:
  
  “此事关涉军机要务,本官就不发表意见了,张阁老怎么看?”
  
  从政治理想上,张居正比高拱还要更反对一些。
  
  但是一想到总参谋部的设置,若是自己长子能归航,调任他去总参谋部,自己父子又能同在京师为官了。
  
  张居正也清了清嗓子说道:
  
  “本官也支持高首辅的意见,此奏疏就不表态了。”
  
  两人目光都落在了赵贞吉身上。
  
  赵贞吉立刻说道:
  
  “两位阁老,新军新政,这些日子兵部闹出的笑话诸位都知道了,将本该运输到辽东的冬衣送到广西,兵部改革势在必行!”
  
  “老夫支持苏检正的奏疏!”
  
  赵贞吉表示支持了,诸大绶只是反对苏泽奏疏中的一条,反对将武监和水师学堂教官的考核任用权力交给兵部,这点上也无伤大雅,最终只有赵贞吉负责票拟了意见,送到了内廷。
  
  奏疏送到了皇宫。
  
  果然和苏泽所料的那样,隆庆皇帝对于指挥权的改革非常赞同。
  
  身为皇帝,最担心的就是大权旁落。
  
  新军的战斗有目共睹,这一套军事集权,皇帝通过《形势报告》,就能知道每一支军队的情况。
  
  这种汇报虽然只是书面上的,但是让皇帝心中安全感大增,有了完全掌控军队的感觉。
  
  这套制度,也能让皇帝更好的了解前线的情况,从而进行更好的决策。
  
  就算是皇帝本人的军事能力不足,也可以通过内廷进行辅助决策。
  
  唯一让隆庆皇帝犹豫的,就是总参谋部的设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