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零三章 时隔十年的承诺

第三百零三章 时隔十年的承诺

  第三百零三章 时隔十年的承诺 (第2/2页)
  
  提及司马喜,这让扶苏想起来多年前他参与的一场丧事,那场丧事是因为秦国以前的太史令过世。
  
  而在那时,扶苏就见到了少年人,此人就是司马喜。
  
  冯去疾接着道:“司马喜在潼关有两好友,一个叫做公孙弘,另一人是晁错,司马欣看中司马喜为人品德不错,这才将其留了下来。”
  
  扶苏与右相又说起了立一个官吏榜样的事,为官为吏需要有一个榜样,而司马欣任职秦官吏这么多年,恪尽职守而且为人简朴,并且行事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这样的人应该成为秦官吏的榜样,如此一来将这种为官品德传遍天下。
  
  冯去疾认为并不是天下官吏都需要这样的品德,而是皇帝需要有这样品德的官吏。
  
  这个观点又涉及了皇帝的私心,皇帝希望任劳任怨的官吏越来越多。
  
  当然,冯去疾自然不会这么说,不会直接说出皇帝的私心目的,而是没有否认,只是点头答应。
  
  离开章台宫之后,冯去疾脚步匆匆地去了丞相府,去安排余下的事宜。
  
  在人们困苦的生活中,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榜样以及一个为之奋斗的方向。
  
  皇帝希望人们重视品德修养,并且拿出榜样让人们去学,去效仿。
  
  甚至是有样学样,都成为“司马欣”式的官吏。
  
  于是,皇帝吩咐的这件“小事”到了右相的手中,右相又将这件事交给了那位闲得不能再清闲的陈平。
  
  陈平这个聪明人,又一次奔走关中各县,将皇帝宣扬的精神与话语,以及宣扬良好品德的话语写在了各县的门口,立了一个大木板子,其上写着标语,并且让各个书舍的学子也开始背诵那些标语。
  
  并且将标语写在了关中各县随处可见的地方。
  
  为了这件事,陈平从二月底一直忙到了三月的中旬,可谓是让陈平的腿都跑断了。
  
  冯劫认为,陈平此人善智谋,不善奔走,右相这是故意敲打有些得意忘形的陈平。
  
  在咸阳,陈平最怕三个人,一位是内史令章邯,另一位就是右相了。
  
  还有那位决定陈平人生高度的皇帝。
  
  有书舍的孩子们高声念诵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其意是你想要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就要先修养自身,增长知识。
  
  又或者是戒奢以俭,有善始者繁,能克终者盖寡,其意是很多人一开始做某件事能够做的很好,但能够一直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
  
  这些话语与标语开始出现在关中各县,在人们的诵读声中,这些话语会深入人心,并且会劝导人们向善。
  
  似乎也没有人知道这些话是从哪里来的,人们只知道这些话就写在孩子们读书的书中,而大人们听了,也就听了,并且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更好的人。
  
  秦人的物质生活经过这二十多年,其实也没多少变化,大抵是粮食更充足了一些,食物也更丰富了一些。
  
  但皇帝希望,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能够更富足。
  
  新帝二年的四月,近来关中的天气很好,春天气候冷暖适宜,晴空万里。
  
  田安站在阳光下,感受着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让春雨时期积累的阴寒之气也全部驱散了,身上暖洋洋的。
  
  而高泉宫的大殿外,晾晒着许多被褥与衣裳,宫人洗了一天的衣裳。
  
  皇帝的心情很不错,亲自下厨做饭。
  
  自皇帝登基以来,田安都快忘了,皇帝上一次做饭是在什么时候。
  
  见皇帝用漂亮猪肉切成长长的薄片,而后用这些肉片裹着绿菜,将它们制成一个个肉卷,两端可见青菜。
  
  而后皇帝夹着肉卷放入平整的锅中开始煎,期间又放入一些蒜。
  
  而当肉的表面开始焦黄,香味也在弥漫。
  
  扶苏将煎好的肉卷拿出来,再拌两碗面。
  
  这就是皇帝夫妻的午食,吃得很简单,寻常人家要是有羊肉也能卷着菜做。
  
  夫妻吃着饭菜,便又商量起了下一顿吃什么。
  
  而皇帝总能用有限的食材,做出很多好吃,以及从未尝过的做法。
  
  到了傍晚时分,皇帝又开始做饭了,王婆婆正抱着小公主。
  
  而两位公子近年来也没有再回宫里,田安总算两位小公子长大了,就该让他们去外面闯,看看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增长见识。
  
  田安看着皇帝正在做着红烧肉,他将这些菜肴的做法都记下来,而后交给敬业县,敬业县的人们知道了这种菜肴做法就会传遍天下,人们菜肴就会更丰盛,人们也会爱戴皇帝的。
  
  夫妻俩用了饭之后,王棠儿就收到了兄长王离让人送来的来信。
  
  也知道了王离已在琅琊县就任县尉,并且守着齐地的盐产。
  
  王棠儿写了一封回信,让王婆婆安排人手送去。
  
  王家的家事也是皇帝的家事,是外戚更要将家里的事告知丈夫,王棠儿仔细说着兄长近来的打算。
  
  大抵,都是一些他会帮助皇帝收好琅琊县盐产的事。
  
  以前这些盐产都在父皇与李斯的看管中,自从自己登基之后,这些事都交到了自己手中的。
  
  扶苏道:“礼还在父皇身边。”
  
  王棠儿看着小女儿总是面带笑意,而一想到两个儿子,便拉着脸道:“看见他们就烦。”
  
  扶苏了然点头道:“田安,你送些换洗衣裳去骊山。”
  
  田安回应道:“是。”
  
  公子衡还在长城戍边,衣裳自然是送不到长城,田安有心无力,照顾不到大公子衡。
  
  而小公子在骊山,还能照顾一二。
  
  到了五月的时候,扶苏又收到了琅琊县县令徐福送来的文书。
  
  带着皇帝诏命的徐福终于出海了,传闻徐福造了一艘大船,船上有六十人船夫,其中有三十人是以前的越民,另三十人是秦军。
  
  徐福出海需要这些水性与船艺极其好的越民。
  
  当年扶苏保留了这些越民,并且让他们留在了海边的村子,如此徐福也能用到他们。
  
  这一次出海是时隔十多年的约定,皇帝又一次实现了承诺,让徐福出海寻找所谓的仙岛,实现了徐福这一生的理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