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

  第二百九十四章 屯田意义 (第1/2页)
  
  言罢,礼站起身就离开了郡守府,又道:“我回去了。”
  
  司马欣还在看着他文书,又道:“李将军,送小公子回去。”
  
  “末将领命。”
  
  李左车行礼,而后带着小公子出了郡守府。
  
  夜里的潼关城很安静,走在街道上礼见到了一群少年人,他们穿着名贵的衣裳,身边还有仆从陪着。
  
  李左车看了解释道:“那是赵佗大将军的孩子,是司正陈平带来的。”
  
  礼收回了目光,道:“陈平是坏人。”
  
  这是礼的认知,他听夏无且与爷爷说起过,陈平不是好人。
  
  李左车道:“末将以为陈平是不是好人不重要,他为大秦效力,并且帮助治理天下,这很重要。”
  
  礼颇为赞同地点头。
  
  北方的长城,中原各地已回暖,而北方在这个时节,依旧很冷。
  
  衡依旧身着皮甲,带着弓与剑,与章敬走在长城上。
  
  公子衡要沿着一直走到万里长城的最东方,再从万里长城的最东方开始一路走到长城的最西端。
  
  两人一路走着,衡一边走一边看着父皇的来信,并且思索着。
  
  章敬知道公子衡有一个本领,那就是一心二用,就算以前在磨豆腐的时候,公子也能够思考老夫子的问题。
  
  现在,公子衡就是一边看着书,一边在思考。
  
  在那一次去信的内容中,衡写了他对养民论的理解,按照孟子所言百姓足君孰不足,意为民富才是国强基础,孟子强调生产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耕种不违农时。
  
  但荀子又说制天命而用之,其意是在说倡导改变地利,耕种与发展不该受自然限制。
  
  这让衡想起了当年都水长禄在陇西大开荒,那时确实开垦了数万顷地,因此衡觉得荀子的理念是正确的。
  
  不过在回信中,父皇也说了,农耕需要趋利避害,但也不能丢了敬天保民。
  
  人力可以弥补天工的缺陷,陇西确实是一个典型。
  
  但麦种三升,粪五筐,水三溉,秋得麦一斛,这确实是不可变的生产规律。
  
  但与此同时,现在的农业是极其脆弱的,我们不能因一时的成功而失去了警惕之心。
  
  在信中,衡还见到了父皇说通过农耕技术的改善,提高田地的粮食产量。
  
  “我觉得关中生产就要到头了。”
  
  章敬道:“公子是觉得田地是有限的,多少土地养多少人口是固定的。”
  
  衡摇头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但父亲说人不会一直留在一个地方,人口是会流动的,因此关中的土地就算是有限的,但人口依旧会不断涌入关中,而粮食也会涌入关中。”
  
  “此言不错。”
  
  衡又道:“齐鲁人士希望国家能够敬天保民,法家的信赏必罚,农人的趋利避害,这些都是国家需要的,可是土地是有限的,粮食也是有限的,现在的关中已很富有了,那关中要如何做,才能变的更富有?”
  
  章敬也低声言语了一句,道:“更富有?”
  
  说起这件事,章敬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他拿出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通体是黑色的,其上有空洞,表面有很多颗粒。
  
  “公子可知此物?”
  
  衡看了一眼道:“这不就是你往火堆里放的煤石吗?”
  
  章敬道:“取暖烹食都离不开火,这就是将来的财富。”
  
  衡再一次沉默不言了,两人沉默地走了一段路。
  
  万里长城真的很长,虽说是来戍边的,可是两人在长城的活动是自由的。
  
  衡看着左右长城内外的风景,忽然道:“光是这么一块煤石,也看不出财富在何处,难道是让更多的人去挖煤吗?”
  
  章敬又一次低下头,他也解释不出一个所以然。
  
  从云中郡走到赤峰,两人走了好长一段路,用了将近一个月。
  
  赤峰的长城是燕人修建的,当时此地常因燕赵两地的战争而常有兵马驻守,燕长城是为了抵御东胡而建,与西边的赵国长城连接,向东贯穿赤峰的松山。
  
  沿途的烽燧与关城像是近来才被修缮过,沿着沐沦河还能见到正在河边走动的秦军甲士。
  
  大抵是因东胡人北逃之后,此地的秦军多少有些慵懒。
  
  寒冬刚过去不久,阳光终于有了些暖意,人们也自觉地变得有些慵懒了。
  
  衡近来总是在思考父皇留下的治国理念,总在探究这个国家未来该如何治理。
  
  这就像一道题,是题就有答案。
  
  只要找到答案,衡就能知道以后要如何帮助父皇治理天下。
  
  或许就连父皇也不知道以后国家的该如何治理呢,忽然有了这个想法,衡觉得自己有些自大了,这天下就没有能难倒父皇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