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第二百八十七章 新帝 (第1/2页)
  
  咸阳宫内,群臣站在章台宫前,看着新帝在章台宫前进行着登基大典。
  
  站在章台宫外的大臣除了咸阳内的官吏,还有不少是关中各县的官吏,最低也是县丞。
  
  萧何与司马欣站在一起,两人抬头看着章台宫,因距离太远看不到章台宫前的情景,但能看到人影走动间,穿着一身黑袍,这是皇帝的玄色长袍。
  
  萧何曾听说过,皇帝的衣袍是玄色的,而且还施以金线,象征着日月与星辰,山川与龙。
  
  其冠冕垂旒用白玉珠九串,在周天子时期诸侯王只能用七旒。
  
  腰间配有方镜,穿着的是黑犀牛皮所制的靴。
  
  如果按照历代秦王继位的方式来看,登基之后还会有巡狩,但萧何听说这一切都取消了。
  
  因新帝要求,今年国事繁重,许多礼仪都简化了,希望群臣观礼之后,继续回到各自的要职上。
  
  这个大秦的新帝是年轻的,传闻三十五岁的新帝正值壮年,也是人这一生最鼎盛且最强大的时期。
  
  对天下而言,这位新帝即位之后,意味着往后数十年这天下就会在这位新帝的掌控之中。
  
  三十五岁也似乎是一个刚好的年纪,这个年纪的男子已经历过了人生该经历的事,也是他的情感最成熟的年纪。
  
  今天的咸阳下起了雪,萧何站在雪中,与群臣注目着这场大典从开始到新帝走入章台宫的大殿。
  
  章台宫的大殿内,这位新帝的面容看着还是二十余岁的样子,好似岁月在这位皇帝的身上流淌得很慢。
  
  冯去疾以及蒙恬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看着穿着一身黑袍,戴着皇帝冠冕的扶苏一步步走向章台宫的帝位。
  
  仿佛间,蒙恬还怀念以往与公子扶苏一起在关中游玩。
  
  那时的公子扶苏就早慧,与少年时期的公子谈话时,蒙恬丝毫不觉得玩闹,反而觉得那时二十余岁的自己与十二三岁的公子扶苏是同龄人。
  
  蒙恬身后站着的是章邯,李由以及各路将领。
  
  冯去疾身后所站的是张苍,程邈,冯劫以及陈平等人。
  
  扶苏来到皇位前,站在原地先是犹豫了片刻,而后转身看向大殿内以及大殿外的群臣,而后缓缓坐下。
  
  见状,群臣山呼行礼。
  
  至此,皇帝的即位大典就此完成了。
  
  扶苏道:“朕……”
  
  言至此处,深吸一口气,似又缓了缓,扶苏接着道:“朕深知治国责任之重,这天下之大岂是朕一人能治好的,今各地官吏需要增补,诸位九卿文吏依旧空缺,已与右相拟定诸多任免。”
  
  言罢,扶苏看向站在一旁的田安。
  
  田安收到眼神,开始朗声念诵今年的任免。
  
  丞相李斯与太尉王贲已告老,由蒙恬接替太尉,往回丞相府事宜由右相所领,九卿与御史依旧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明要事。
  
  听到旨意的张苍,章邯,蒙恬,陈平等人纷纷站了出来行礼领皇帝旨意。
  
  扶苏端坐在皇位上,这一身黑色长袍,代表着自己是这个国家的最冷酷的政治机器。
  
  从现在开始自己就是这个国家的心脏了。
  
  今天的大典到了下午时分就结束了,很平静也很简单,似乎只是皇帝坐在章台宫的大殿内让人宣读了旨意。
  
  而随着皇帝登基之后,又有数道告知天下的政令,正在传遍各县。
  
  咸阳城的人们看着宫门张贴的告示,有人还在大声念诵着新帝旨意。
  
  旨意听着有些生涩难懂,寻常人家还需要听人转述才能明白其中意思,大致意思其一:各郡设置劝农司正,教授劝导各地人们耕种。
  
  其二:加大各县书舍建设,设立三川郡印书作坊,增加书籍刊印。
  
  其三:减少各郡县兵员七成,皆返归乡里,参与农事劳作,恢复生产。
  
  其四:各地军役依旧,军役只能去边关为期两年戍边。
  
  其五:天下各县县吏可来咸阳禀奏县治。
  
  ……
  
  这洋洋洒洒的旨意,大抵意思就是皇帝主持中原各地进行大开荒,增加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如果有人不会种田,那就县里派人教人种田。
  
  再者减少各地的兵员,让壮劳力离开军中回乡回家去耕种去劳作,去造人口。
  
  以后军役只能去边关,各地的县吏如有要事,可以绕开各自的郡,向丞相府或御史府上奏。
  
  随后就是诸多任命了。
  
  今天关中各县的县民都是尤为高兴的,当他们知道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有不少人朝着章台宫方向,躬身行礼,而后才离开咸阳。
  
  很多都是人们自发的,向着章台宫行礼。
  
  新帝登基了,其实关中人们的生活似乎也没有变化,除却对各郡兵马的调动,以及对天下各郡县的任命,对庶民则没有任何的旨意。
  
  似乎新帝也在无声的告知天下庶民,就算是换了一个皇帝,你们依旧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粮食,不用担忧将来,以后你们的生活还会是与现在一样,至少有这么几亩田,让一家人能够温饱。
  
  对庶民,皇帝没有任何的旨意,而关中的人们对新帝敬意也是无声的。
  
  张良走在回蜀中的路上,他在南山下的一个县府内用着饭,有啬夫急匆匆而来,对此地的县令道:“皇帝有旨意,让我们改名。”
  
  “改名,改什么名?”
  
  “皇帝诏命,命我们的南山改称终南山。”
  
  “终南山……”张良自语了一句,吃罢一碗面与这里的县令道了一声谢,又背上行囊走向蜀中。
  
  只是一路走,张良听到一道道有关皇帝的旨意,走入蜀中地界又听到了皇帝的另一个旨意,建设蜀中五尺道保持与西南联系,建设雅安。
  
  雅安,雅安……皇帝希望那里是一片安宁之地,希望秦与羌人能够友好相处,如果可以希望秦人能够帮助羌人部落走向文明,让他们的人也读秦人书籍,说秦人的语言。
  
  听到这个消息,张良倒想去雅安看看了。
  
  秦,新帝登基元年,冬至后的新年一月,张良来到了雅安。
  
  如今的雅安依旧很累,张良在这里见到了蜀中人们与羌人正在走动,他们用玉石与牦牛尾交换盐与粮食,或者是织物。
  
  听说这种场面在陇西也有,会有羌人来到陇西用牦牛换取秦人的铜刀。
  
  自秦献公灭狄戎以来,已过去一百七十多年,现在的皇帝希望生活在寒冷高原的羌人能够与秦人友好相处。
  
  雅安的守备将军吕马童见到了张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