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公子的权力 (第1/2页)
直到太阳西斜,公子扶苏还站在章台宫前,当值的侍卫已换了一队,但廷议依旧没有要结束的架势。
后方站着的几个内侍已站得脚发酸,但看公子扶苏依旧站着,像是闭眼在思索,就这么站着不动。
终于,有杂乱的话语声传来,接着就是断断续续的脚步声。
脚步声密集显得所有人都走得很着急。
扶苏抬眼看去见到穿着朝服的众人,正三三两两说着话,从章台宫的台阶走下来。
走在最前方的是齐鲁博士们,如今在朝中的齐鲁博士越来越多了。
听着他们的话语,所讲的都是一些有关周礼的事。
走在这群齐鲁博士最前方的便是淳于越。
说来扶苏觉得自己与这个淳于越并不是相熟,但见对方走来行礼。
扶苏也双手作揖行礼。
比之前两年见到淳于越,自从李斯成为大秦的丞相之后,淳于越好像在这两年间老了十余岁。
“听闻公子将咸阳桥修成了。”
扶苏回道:“嗯,特来呈报父皇。”
淳于越稍稍颔首,就带着一队博士离开了。
章台宫更高的台阶上,廷议之后还未走下台阶的张苍也注意到了公子扶苏。
李斯漫不经心走上前,道:“公子大可以让别人来禀报咸阳桥修建好之事。”
张苍缓缓低下头道:“这件事本该,让苍去向陛下禀报。”
李斯又笑道:“这也是你教公子的?”
“不知道丞相是何意思?”
听对方的语气略带忐忑,李斯低声道:“这样也很好,他们不知公子为何站在这里等着廷议结束,你与老夫岂会看不出来?”
张苍稍稍退后一步。
李斯轻拍他的后背,小声道:“公子长大了,公子想要权力了。”
张苍依旧蹙眉保持着行礼的姿势。
“秦自商君变法以来,一直是有功者得权,公子建成了咸阳桥,想要得到更多的权力,自然是需要亲自来章台宫的。”
听着丞相的话语,张苍依旧是躬身行礼的姿势,一言不发。
李斯笑得意犹未尽,难道他张苍看不出来吗?
呵呵,那淳于越……多半都看出来了。
这张苍讲话始终滴水不落,令李斯不知该如何拿住此人。
一个想要权力的公子扶苏当然不是坏事了,李斯觉得秦国有这么一位进取的公子,是天大的好事!
公子的举动与动机,让李斯打心里地高兴,不然大秦的将来还能交给谁,自然是现在这位正在长大,且已展露些许锋芒的公子扶苏。
谁说,公子在咸阳桥边住了近一年,都快忘记朝中政事了。
谁说,公子在咸阳桥边的这一年无所事事了。
谁说,主持挖了两年河渠,修桥一年的公子无心政事。
近一年不见,李斯才发觉,公子真的不一样了。
李斯还觉得身边的张苍教导得很好,以前张苍在参与朝政之前,就是站在章台宫的台阶下,等候皇帝召见。
并且,李斯心中断定,公子想要得到权力,这就是张苍教的。
“丞相,陛下召见。”
闻言,站在殿前的李斯转身走向殿内。
张苍还是站在原地,愣神了片刻,这才走下台阶。
走下石阶,张苍行礼道:“公子。”
扶苏道:“老师,有两月不见了。”
张苍道:“丞相去见陛下了,很快就会召见公子。”
话音刚落,就有内侍脚步匆匆而来,“公子,陛下召见。”
“扶苏先去见父皇。”
张苍思量了片刻,就快步前往了丞相府。
扶苏走入空旷的章台宫内,而在殿内始皇帝依旧坐在那里,借着烛台的火光看着一卷竹简。
丞相李斯就站在一旁,正在讲述着迁民之策。
扶苏走到边上,听着丞相的话语。
这个天下还是有隐患的,其中就有跃跃欲试的北方匈奴,以及六国旧贵族的复国之心,现在南边纷争不断。
扶苏安静站在边上,听着丞相李斯的话语。
话语中,丞相李斯主张先是迁民五万,就在蜀中以南的地界,主要位置大概是在西南一块。
按照丞相的说法,先迁民,若迁民还不能安定,那就打。
扶苏站在一旁始终没有开口,安静地呼吸着,听着丞相讲完。
而始皇帝依旧坐在那里,竹简已看了好几卷,依旧没有发言。
殿内很安静,只有丞相李斯的话语声,甚至还有李斯讲话时的换气声,都清晰可闻。
大概,李斯说了小半个时辰,始皇帝依旧看着竹简只是低声说了一句,道:“让屠雎去蜀中看看。”
闻言,李斯作揖行礼。
嬴政这才注意到了站在殿内的儿子,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咸阳桥建成了?”
“回父皇,咸阳桥已建成。”
“任少府丞,修造关中水渠。”嬴政稍稍抬眼看了眼这个长高了不少的儿子,近一年不见了又长高了不少,又吩咐道:“王贲近来还要忙碌军中诸事,蒙恬又在北边修长城,少府令一职空悬,你领少府丞领少府一应事务,往后监禄任都水长。”
“儿臣领命。”
嬴政微微颔首。
李斯会意行礼道:“臣告退。”
扶苏闻言,跟着一起退出了章台宫。
两人在章台宫殿外重新穿好鞋履,扶苏道:“老师近来还在与博士们争论?”
李斯穿好鞋履,走了两步道:“公子勿念,淳于越之辈,不足为虑。”
这是当然了,老师岂会将那些人放在眼中。
一边走下章台宫,李斯落后公子半步,又道:“淳于越之辈无非希望秦遵循周礼。”
朝中为了争这件事,都吵了多久了,不说李斯是不是烦了。
扶苏都觉得自己的耳朵快要听出茧子,而那些人又一次次地提及,乐此不彼。
走到御史府门前,见公子停下了脚步,李斯道:“如今,公子身为少府丞,应当多看文书。”
“老师教诲,扶苏谨记。”
当公子扶苏走入御史府内,原本在这里忙碌的御史们纷纷抬头,愣神了片刻。
右相冯去疾起身行礼道:“臣听闻公子素来喜看各地文书,臣安排了一个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