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维京 (第2/2页)
在教练的指导下,陆沉学习了如何驾驶这种带轮子的“雪橇车”。柳如烟则舒适地坐在车里。当教练一声令下,八只哈士奇组成的队伍,便立刻像离弦的箭一样,拉着他们在崎岖的林间小道上,飞速地奔跑起来。
风在耳边呼啸,两旁的白桦林飞速地后退,柳如烟感觉自己像在乘坐一辆敞篷跑车,刺激而又充满野趣。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哈士奇对于奔跑这件事,有着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与渴望。
“太好玩了!它们跑得好快!”她兴奋地大叫着。
结束了狗拉车之旅,他们还有机会和那些刚出生不久的哈士奇幼犬,进行亲密的互动。柳如烟抱着一只毛茸茸的、眼睛像蓝宝石一样的小哈士奇,心都快要被萌化了。
下午,他们又参加了一项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冰川徒步。
他们驱车来到了林根阿尔卑斯山脉(Lyngen AlpS)附近,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穿上冰爪,带上冰镐,开始在一片巨大的冰川上行走。
脚下是散发着幽蓝色光芒的、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各种冰隙和冰洞。向导不时地用冰镐,敲开一块浮冰,让他们品尝这最纯净、最甘甜的“万年寒冰”。
他们还学习了简单的冰坡攀爬技巧。当柳如-烟用冰爪和冰镐,成功地爬上一个小小的冰坡时,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征服自然的成就感。
“在冰川上行走,感觉就像在地球的年轮上漫步。”她气喘吁吁地说,“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
【哈士奇拉车!太酷了!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二哈们的热情!】
【小哈士奇也太可爱了吧!想偷一只回家!】
【冰川徒步!这个太专业了!感觉好危险,也好刺激!】
第三天,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土地的原住民——萨米人(Sámi)的文化。
他们来到了一个萨米文化体验营。一位穿着传统彩色服饰的萨米老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老人带着他们,参观了传统的萨米帐篷(LavvU),并为他们讲述了萨米人作为欧洲唯一原住民,数千年来,与驯鹿相伴,在北极圈内游牧迁徙的历史和文化。
而最让柳如烟感到兴奋的,是喂驯鹿的环节。他们走进一个巨大的围栏,里面有数十只温顺的驯鹿。她拿着一桶苔藓,那些驯鹿便立刻围了上来,用它们毛茸茸的、柔软的嘴唇,吃着她手心里的食物。
她还尝试了传统的驯鹿雪橇,虽然只是在草地上,由主人牵着走一小段,但那种独特的体验,依然让她感到非常新奇。
中午,他们在萨米帐篷里,围坐在篝火旁,品尝了一顿地道的萨米午餐。主菜是一种名为“BidOS”的驯鹿肉炖汤,里面有土豆和胡萝卜,味道浓郁,非常暖身。
饭后,萨米老人还为他们表演了传统的“尤伊克”(JOik)吟唱。那是一种没有具体歌词,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动物叫声)来表达情感的古老歌谣。歌声悠扬、空灵,充满了原始的、萨满教般的神秘力量。
柳如烟静静地听着,感觉自己的灵魂,仿佛被带到了一个古老而又纯净的世界。
“萨米文化,和我们之前看到的维京文化完全不同。”她说,“他们不追求征服,而是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们的文化里,充满了对土地和万物的敬畏。”
在特罗姆瑟的最后一天,他们决定进行一场“峡湾海钓”之旅。
他们乘坐一艘专业的钓鱼船,驶入了特罗姆瑟附近的峡湾深处。船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挪威老人,他凭借着声纳探测仪和丰富的经验,很快就找到了鱼群聚集的地方。
他教陆沉和柳如烟如何使用深海钓竿。很快,柳如烟的鱼竿就有了动静。她兴奋地、费力地摇着卷线器,在陆沉的帮助下,成功地钓上了一条巨大的、沉甸甸的挪威鳕鱼。
“我钓到鱼了!好大一条!”她抱着那条比她胳膊还长的鱼,兴奋地在镜头前展示着。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他们收获颇丰,钓上了好几条鳕鱼和比目鱼。中午,船长直接在船上,用他们刚刚钓上来的、最新鲜的鱼,为他们做了一顿美味的鱼汤和香煎鱼排。
那鲜美的味道,是他们在任何高级餐厅里,都无法品尝到的。
傍晚,当他们满载而归,回到特罗姆瑟的港口时,陆沉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特罗姆瑟的礼物。
那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个小小的、密封的玻璃瓶。瓶子里,装的不是沙子或海水,而是一张小小的、打印出来的照片。照片上,是那晚他们在山顶上看到的,沐浴在午夜太阳光辉下的、玫瑰色的山峦和峡湾。
“特罗姆瑟,是一座关于‘光’的城市。”陆沉将那个小小的漂流瓶,递到柳如烟的手中,柔声说道,“夏天,这里有永不落日的午夜太阳;冬天,这里有绚烂舞动的北极光。光,在这里,不仅仅是物理现象,更是一种希望,一种信仰,一种支撑着生命在极夜和极昼中循环往复的力量。”
“我把我们看到的最美的‘午夜阳光’,装进了这个瓶子里。我希望,它能为你留住北极圈的这份独特记忆。也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无论我们遇到多长的‘黑夜’,心中都能永远保存着一束属于自己的、永不落日的‘光’。”
柳如烟握着那个小小的玻璃瓶,感觉自己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充满了哲理与诗意的温暖。她知道,这便是他们特罗姆瑟之行,最完美的纪念。
当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特罗姆瑟,乘坐飞机,前往挪威的首都,也是他们挪威之旅的最后一站——奥斯陆时,他们的心中,对这个国家的壮丽与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在特罗姆瑟的总结动态。配图是那张柳如烟抱着可爱的小哈士奇,笑得无比灿烂的照片。
文字充满了对这座极地之都的喜爱与敬佩:
“特罗姆瑟,一座在世界尽头,被午夜阳光亲吻的城市。在这里,我们与哈士奇一同在林间飞驰,在万年冰川上留下足迹,也聆听了萨米人古老的歌谣。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坚韧,足以在最严酷的环境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告别北极之门,我们将回到南方,去探寻这座维京国度的现代心脏,去看一看那些充满了艺术、设计与思考的博物馆。下一站,挪威首都奥斯陆!维京人的现代都市,我们来了!”
飞机起飞,将那片被雪山与峡湾环抱的极地之城,留在身后。他们的前方,是维京船博物馆的千年战舰,是蒙克美术馆的呐喊与焦虑,是奥斯陆歌剧院的现代与亲和,也是一段全新的,关于北欧设计、社会福利和现代思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