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死罪有二 (第2/2页)
赵高也懒得看,随手交给身边铁骑,转交李景源,而后淡淡道:“大兴狱案?哼,那些被查抄的世家豪阀都是参与了暴民起义,弑君造反的反贼,这是邵桐光那些首恶亲自交代的事实,证据确凿,没有一个是冤枉的。
张蒯,你要为那群反贼求情,是何居心啊。”
张蒯脸色陡变,并没慌神,说道:“张某不是为反贼求情,而是为殿下求德求仁。殿下所查抄的世家豪阀多是一地支柱,一旦被抄家灭门,短时间里当地百姓生活动荡。甘州承难至今,百姓早就苦不堪言,若是再动荡一次,平民百姓就真的寒心了。
所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殿下若不能施以仁义,便要失了一州民心。”
弑君之罪是抄家灭族的死罪,陇雁毛家参与了弑君,其罪难逃。但不是直接弑君,是有回转余地的。张蒯想的是先让太子放人,而后利用京都关系调节,或能保下毛家。
若是此举不行,便直接让毛家投靠太子。
太子虽有铁骑亲军,但官场、儒林、世家豪阀却无支持者,他料定太子不会拒绝一个经营陇雁城百年的世家大族投靠。
他要的只是毛家活下来,要的只是继续一桶天下。至于毛家奉谁为尊,他不在乎。
赵高呵呵一笑道:“我看的听到的怎么是甘州百姓家中皆立殿下的长生牌位,为殿下祈福增寿。那些世家豪阀被抄家后,当地百姓更是额手相庆,有甚者放起了鞭炮,红绸展十里,欢喜的很呐。”
张蒯道:“白丁小民只顾眼前又怎知晓这些世家豪阀倒后方方面面的巨大影响,殿下为太子,应当比白丁小民看的更远才行。”
赵高眯着眼,诋毁太子,死罪其一。
张蒯继续说道:“还有弑君造反案牵连太大太广,如此大案应当是上报圣听,由锦衣卫调查,太子私自大兴狱案已是逾矩严重。若不及时规正,殿下必会被千夫所指。张蒯及上千儒生所谏为甘州百姓也为殿下,赵公公作为太子近臣应当为殿下谋利,请代为通传。”
张蒯大义凛然,一副为民为君。
赵高淡淡道:“太子入甘州之前,陛下便下了圣旨,甘州境内一切事情皆由殿下说了算,不存在逾矩。
你等拦门阻路已经影响了少陵城百姓出入城,快快离开。”
张蒯心中一沉,没想到他携上千儒生前来竟见不得太子。可见不到太子,又如何能回转余地。随即一咬牙举起手中儒家经典,气沉丹田,慷慨激昂道:“为君为民劝谏,是儒生风骨之一。张蒯虽已告老,但风骨犹在。
张蒯在此手奉圣人经典,愿为太子燃尽最后一点心血。”
浩然气带着他的激昂声音传至少陵城中,想要传到李景源那里,引起重视。
赵高阴沉道:“我再说一遍,带着儒生离开,回你那小家子气的望月桶楼去。”
张蒯置若罔闻又一次开口,喊道:“大儒彭越曾上《劝谏太祖皇帝十思疏》言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甘州形势比不上开国时的大衡,但小类也,不可不重视,张蒯诚谏殿下施以仁德。”
上千儒生高举儒家经典,齐声喊道:“甘州儒生诚谏殿下施以仁德。”
赵高眼中杀意不掩,挟势弄权,逼迫太子,死罪其二,这张蒯他坑定了。
张蒯察觉到了赵高的杀意,心中悚然。但事已至此,由不得他后退,更何况有甘州儒林之势,他不认为太子敢杀劝谏儒生。
因为祖制不允许,大衡儒家更不会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