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事业达到巅峰 (第1/2页)
元旦前夕。
沧城黑木耳交易集散中心综合办公室。
许承安和梁文峰,赵建平统计了下今年企业的收支。
毛利超过四百万,纯利则是一百六十万出头。
交税太多了,私企最高档将近一半的税。
这个纯利和之前许承安预测的一百八十万有出入,少了二十万。
主要是有一部分额外的新计划开支。
比如买了两辆公务车,还有在省台打广告和请明星拍广告花的钱,都是必要的投入。
如果这些全部加起来的话,那就和预测的差不多了。
不过赵建平已经相当满意了。
许承安刚给他百分之十股份的时候,平子还以为一年最多也就能挣个三几万,没想到比自己想象的多了好几倍。
承安哥给我垫付的十万块,分红后我就能还给他了,剩下的还能在城里盖房。
那天去人民广场看地之后,赵建平和胡美华很快就找到卖家拿了下来,就许承安小洋房附近的那块,但是还没开始盖。
小两口看了许承安那小洋房后就被种草了,喜欢得很,也想着做一座差不多的,问了许承安,得知按照那样盖得花两万块,刚买地也没太多余钱了,而且天气冷了盖房也不合适,于是就只能耐心等待。
梁文峰也很满意,按照他的比例,分红下来能有二十四万,加上在中心担任副总经理职务的工资,全年下来超过二十五万,比做灰色生意收入还要高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身份和地位完全不一样,做灰色生意是见不得光的,只能偷偷摸摸,可是干这个却是光明正大的,引领着一座城市的重要产业,当龙头老大可不要太风光,搞不好以后还能混个企业家的名头,光宗耀祖。
许承安开口了:“今年挣得稍微少了点。”
赵建平:“……”
厂长,你是不是对“少”字有什么误解?
挣了一百六十万叫做少,那别人做生意的不得找块豆腐一头撞死。
“上年沧城有部分培训得较晚的乡屯只种了秋耳,没种春耳,还有公务车和广告的支出,不然咱们的纯利就肯定破两百万了。”
梁文峰补充道:“所有符合条件的乡屯现在都已经种上黑木耳了,去年种的那批今年将进入盛收期,产量会提升一截,我们的利润也能提高不少,有可能超过两百五十万!”
许承安笑了笑:“再大胆一点,超过三百万不是事!”
“怎么说?”
梁文峰奇怪了。
早在给许承安的加工厂当经销商那会,他就统计过盛收期的黑木耳产量提升的幅度,按道理,下年的纯利往理想了算也就两百六七十万左右。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省台的新闻,哈市那边今年很快将开放很多商品的自由议价权了,这些商品之中,就包括了农副产品,没意外的话黑木耳也是其中之一。”
赵建平好奇问道:“自由议价权是啥?”
“现在市场上卖的东西,都是政府相关部门定的价,比如黑木耳,在哈市市场一等品都是卖同一个价,没有高低之分,企业和商家不能私自卖贵或卖便宜。”
“自由议价权,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或商家可以自由决定产品的价格了,不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干预,如此一来,企业和商家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升价或降价,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