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5章 迟看不如早看

第245章 迟看不如早看

  第245章 迟看不如早看 (第2/2页)
  
  第二页是目录,第三页是文献调查:同地带、同地域、同类型遗址发现背景,各遗址具体信息与关联性,及本遗址的文化定位。
  
  只看这些,只能说中规中距,也基本没什么难度:列份提纲,找两个资料员,一条一条往里填就行。
  
  继续往下翻,第四页是实地踏查与勘探。
  
  比如现察地形,利用沟沿、断面寻找遗迹线索。又比如物理钻探,利用洛阳铲、探钎等设备取土,分析土层。
  
  感觉依旧中规中矩?
  
  正转着念头,一行字映入眼帘,孙嘉木怔了一下: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与地磁探测?
  
  不错不错。
  
  雷达和地磁也就罢了,已经用了好多年。但结合无人机航拍进行考古测绘,同步定位遗址范围,分析遗址结构,数遍全国,会用的没几家。
  
  仔细再看:有测绘图,有航拍照片,更有详细的地下探测数据,说明人家确实会,也确实做过,更表明这份报告并不是临时补的。
  
  暗暗的赞了一下,孙嘉木继续往下翻。
  
  但刚翻到第五页,看到最上面的那行标题,孙处长猛的一怔愣。
  
  这是什么,RTK系统定位测量?
  
  仔细再看,没错,就是这几个字,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能是他眼花了?
  
  又瞅了一遍,他下意识的抬起头,才发现,左右两边的几位专家,全是和他一样的表情:错愕、狐疑、不可思议。
  
  按他们的理解,在场的这些人,包括省文物局、考古院、田野所的领导和专家,乃至西大的教授,你如果问他们什么是RTK,绝对是一问一瞪眼:这什么玩意?
  
  因为这套技术引进国内没几年,暂时只有能源和地质部门在用,比如石油勘探,比如地质灾害监测,而且还不敢多用。
  
  说直白点:这是GPS卫星定位技术,不管是卫星还是系统,都租用的是老美的。
  
  去年,国家文物局才尝试性的引进了两套,研究了一年,都还没来得及开荤。
  
  这次来山西,他们就带了一套,准备试用一下,测试一下性能。顺便让地方文物和考古系统见识见识。
  
  结果,人家早用上了?
  
  再看数据:载波相位、基站座标、解算数据、定位范围……说明人家不但会用,还用的贼熟。
  
  真的,给孙处长和几位专家的感觉:他们好像是原始人,刚研究出钻木取火。但突然跑出来一个大猩猩,给他们展示了一下怎么用打火机?
  
  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群人的表情,就跟见了鬼了一样……
  
  “RTK?”孙嘉木猛吸了一口气,“任处长,哪来的?”
  
  具体哪来的,任新波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林思成弄来的。
  
  他刚要说话,林思成举了一下手:“设备从陕西借的!”
  
  不对……陕西哪来的这东西?
  
  如果是陕西文物局引进,肯定要先向国家文物局报备,他们肯定知道。
  
  再说了,你光引进不会用,有什么用?
  
  “不是文物局,是从林草局借的!”
  
  林思成解释了一下,“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通告,今年将进行全国第五次大熊猫普查。年初的时候,国家林草局给陕西林草局运来了两套,但普查要到九月份才开始,所以我们先借过来用一下……”
  
  孙处长和几个专家面面相觑,有大熊猫的,不就川、陕、甘三省?
  
  而且就数秦岭最多。
  
  国家林草局也确实在几年前就开始用这套系统监测珍稀类野生动物。但问题是,这套系统光是设备成本就要二十多万美金,加上培训成本,再翻两倍。
  
  而且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等于要借就得连人带机器一块借,陕西林草局说借就能借?
  
  其次,虽然是同一套系统,但找大熊猫和找遗址是一个概念吗?
  
  那玩意是活的,会动,会跑,生活在地表。遗址却深埋地下,用的压根就不是同一套技术理论,你怎么定位,怎么计算?
  
  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勘探组的组长一脸狐疑:“你们从哪请的专家?”
  
  “借设备的时候,请林草局的技术员指导了一下!”
  
  “找熊猫没问题,但要说用这套设备考古?”组长很笃定的摇了一下头:“他们不会!”
  
  林思成想了想:“配套有说明书,数据写的挺全,更换应用场景的时候,调一下参数就行!”
  
  你说啥?
  
  怎么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组长愣住了一样,他身后,坐在中间一排的几个技术员咬住了牙关:这么轻松的?
  
  要这么简单,我们能研究了一年?
  
  孙处长顿了一下,眯住了眼睛:“小伙子贵姓?”
  
  “吴司长好,孙处长好,各位老师好!”林思成站起来,勾了一下腰:“我叫林思成。”
  
  嗯,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唏……不对?
  
  这不就是刚刚才介绍过,一大堆名衔那位?
  
  只用半个月就揭开了地表,并发掘完了上层文化层的,不就是他?
  
  一群专家齐唰唰的回过头,全都跟愣住了一样:这面貌,这皮相……哈哈,这小孩几岁?
  
  再看手里的计划报告,负责人那一栏填着明晃晃的三个字:林思成。
  
  一时间,十多双眼睛直戳戳的,既惊愕又狐疑:不是……当地文物系统疯了吗?
  
  疑点太多,孙嘉木不知道该问点什么。
  
  他又往后翻:技术勘察就用了一天?
  
  调试系统和机器够不够?
  
  同样,调研也用了一天,作计划和发掘方案还是只用了一天。前期准备了三天,第四天上午划方,下午就开始刮面?
  
  如果换成他,哪怕再快,再赶时间,前期准备至少也得一周左右。
  
  所以孙嘉木极度怀疑,遗址上层的发掘质量。
  
  不是不尊重,而是不符合常理。
  
  再看林思成的年纪,怀疑愈发强烈。孙处长合上报告:“司长,要不先去看一下现场!”
  
  吴晖点了点头。
  
  跑这么远来,就是来干这个的,迟早都得看,迟看不如早看。
  
  陆续起身,一群人乌怏怏的出了村委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