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陈歌谣放弃春晚,林希惊讶 (第1/2页)
“今天的参赛选手们将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创作,既可以书写描写山水的诗词,也能自由发挥展现山水意境。” 陆辰侧身指向选手通道,“首先有请第一对选手登场 —— 杨群和王浩!”
选手通道的门缓缓打开,两道身影并肩走出。
走在左边的杨群穿着一身浅灰色羊毛外衣,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颇有学者风范。
他手里握着一支长长的狼毫笔,笔杆上刻着细密的云纹,一看便知是珍品。
年纪明明并不大,却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跟在他身边的王浩则截然不同,一身迷彩工装裤配着黑色 T 恤,裤脚随意地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
相较于杨群,他的皮肤黝黑,脸上带着几道浅浅的疤痕,走路时脚步沉稳,带着一股工人的干练。
两人站定在舞台中央,对着镜头微微鞠躬。
陆辰走上前,先看向杨群:“资料上说,你今年大三,主修历史?擅长什么字体?”
杨群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而清晰:“我主攻小楷,尤其喜欢临摹。尤其喜欢山水诗词,山水之间的清雅意境,正适合用小楷的细腻来展现。”
“小楷可是见功夫的字体啊。” 陆辰赞叹道,又转向王浩,“那你呢?看您这架势,选择的,草书?”
王浩咧嘴一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声音洪亮如钟:“俺是开挖掘机的,平时在工地上跟山石打交道,最爱写的是摩崖石刻体!就喜欢那种凿石为纸、以斧为笔的劲道!”
他这话一出,直播间瞬间热闹起来:
【开挖掘机的写摩崖石刻体?这组合有点东西!】
【摩崖石刻体是什么?听起来就很霸气!】
【小楷对摩崖石刻体,一个细腻一个粗犷,这对比绝了!】
【人才辈出,真是人才辈出啊,建议这个节目推广全国,不知道要开发出来多少奇技巧工的传人!】
陆辰也来了兴致,特意给观众解释道:“摩崖石刻体源于古代在山崖上刻字的传统,笔画刚劲有力,充满了自然的野性与力量,因此广受部分层峦山璋地区人民的喜爱。”
他示意两人准备就绪,“那么,比赛开始!”
随着一声清脆的钟响,两人同时走到书案前。
杨群先将一张半透明的蝉翼宣铺在案上,用镇纸轻轻压好,随后取过一方端砚,开始慢条斯理地研墨。
学习历史,让他有很多的时间都在跟一些古籍和古代艺术品打交道,练就了一副沉稳无比的心境。
行文时动作不急不躁,研墨的力道均匀,墨条在砚台上划出细腻的弧线,很快便研出了一汪浓稠的墨汁,散发出淡淡的松烟香。
王浩则直接打开工具箱,里面赫然放着一把小巧的刻刀和几块打磨光滑的青石板。
他拿起一块石板放在桌上,蘸了蘸特制的黑色颜料,大笔一挥便在石板上落下了第一个字。
陆离忍不住点头惊叹。
王浩的握笔姿势很特别,手指紧握笔杆,手腕几乎不动,全靠手臂的力量带动,笔下的笔画粗壮有力,边缘带着些许不规则的飞白,真有几分凿石刻字的粗犷感。
凿刻这种技法,会用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能够练到王浩这个实力,可见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镜头在两人之间来回切换,杨群的小楷已经写了三行,字迹娟秀工整,笔画纤细如发丝,却笔笔有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几个字,透着一股雨后山林的清新雅致。
笔尖在宣纸上轻轻游走,连勾连的笔画都处理得极为精致,仿佛在纸上绣出了一幅山水图。
王浩则写得酣畅淋漓,石板上已经出现了 “大江东去” 四个大字,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笔画如刀削斧劈,棱角分明。
他时不时停下来用刻刀轻轻刮蹭石板,让笔画边缘更显粗糙,平添了几分古朴的沧桑感,仿佛这几个字是从千年前的山崖上拓下来的一般。
“大家看杨群先生的小楷,” 陆辰的声音适时响起,引导着观众的目光,“他在‘明月松间照’的‘照’字上,特意加重了最后一笔的力度,让整个字有了光影交错的立体感,就像月光真的透过松枝洒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