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二婚家庭里的炮灰女儿(6) (第2/2页)
有个平时性格不太合群的同学站起来,说了他的故事,他之所以不合群,其实是因为自卑。因为他家庭贫困,父母都是残疾人,他在中学的时候受够了歧视,憋着一股劲考上了重点高中,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这样,别人应该就不敢欺负他们家了。
刘老师特别表扬了他,说他的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面对不太好的家庭条件,他想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向上,想要带着家庭一起挣扎出泥潭。他还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父母,说他们有远见,哪怕贫穷,哪怕困难,还愿意让孩子们读书,愿意托举他。
这位同学还有个姐姐,目前在本校读高三。刘老师说:“你们姐弟俩一定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那位同学哭得眼泪哗啦。
元初问了系统,这位同学和他的姐姐后来都考上了大学,俩人在城里打拼,把父母都接到城里生活了,再也不用在农村受歧视。
很多同学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21世纪初,对于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贫穷依然是最主要的问题。
还有的同学说起父母偏心,她无论怎么做,总是会被父母苛责,这种情况,大家只能劝她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上,等她以后出息了,和父母的关系是亲近还是疏远,就是由她来掌控的了。
班会开了一整节晚自习的时间,大家还是意犹未尽。
刘老师说:“我希望咱们班能保持这种良好的氛围,去理解别人的困难和苦难,能帮就帮一把,不能帮就别说话,落井下石的事一定不能做。这是底线。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私下里再交流,班会就开到这儿。”
元初改姓的事在学校过了明路。她的同学都挺好的,从此以后都叫她颜元初,就连以前只喊她名字的人都会刻意把姓给她带上。
还有人私下找她聊天,说起自己的家事。
小县城离婚率不是很高,不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能将就着过,但是也有离婚的,或者跟原主一样,母亲或者父亲早逝的。
有位同学父母离了婚,她按照小地方的传统做法,留在父亲这边,后来父亲再婚,又生了个女儿。她爹把所有父爱都给了后来生的这个女孩,对她不管不问,供她上学,让她吃饱穿暖,别的多一分都没有。她的异母妹妹却是要什么有什么,她爹和后妈每年都会撇下她单独带妹妹去旅游。
妹妹犯了错,挨打挨批评的也是她。她跟元初说:“我就想不明白,他怎么就那么偏心呢?我不是他的女儿吗?”
元初只能跟她说:“你千万别陷在这个漩涡里出不来,别想着讨好他们去争取他们的关心,那都是没用的。你越讨好,他们越觉得你好拿捏,好欺负。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成年以后自己照顾自己。也别想着通过给他们买东西、给他们钱来换关心,没用的。
你只要好好爱你自己就行了,别管他们的事。他们怎么对你,以后你就怎么对他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们做初一,你做十五。你只有过好了,才能狠狠打他们的脸,让他们眼睁睁看着你辉煌,却捞不到任何好处,气死他们。”
这位同学哭得稀里哗啦的,哭完以后一抹眼泪,投入到了学习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