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要不要改封京观侯?(一万二) (第1/2页)
“刑部郎中,韩高……抄家,族诛。”
“东陵府通判,赵霖……抄家,族诛。”
宁和帝缓缓翻动着手中的账册,一时间,那一本染血的账册,就像是阎王爷手中的生死簿,点到谁便是抄家灭族。
只是和之前那几人不同,到了这里因着受贿金额稍微少了一些,再加上对鬼洞的帮衬也比不上那几个前任东陵府尹,刑罚也从诛九族变成了族诛。
所谓诛九族,影响范围非常夸张。
有父族四,自己一族,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出嫁的姑母极其子女一族;出嫁的姐妹,极其子女一族;出嫁的女儿极其子女一族。
有母族三,外祖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一族,姨母及其子女一族。
有妻族二,岳父一族,岳母娘家一族。
真要牵连起来,便是一个平头百姓,可能都要牵涉出来几十上百人,于古代,被判处诛九族的人不少,但真正被执行诛九族的并不多。
一方面,古代户籍统计局限,常出现“漏网之鱼”,另一方面刑罚过于残酷,易引发民愤,统治者使用起来也要小心翼翼。真要算下来,两千年封建王朝,真正被诛九族的,霍光算一个,隋朝杨玄感算一个,明朝胡惟庸应该也是一个。
至于朱棣时期的方孝孺,诛十族,应该就是野史扯淡。
其他被判诛九族的人,最终执行的时候,往往也就是一些关系极亲密之人,绝大多数并没有被执行死刑,多是流放,或是发配。真正残酷的刑罚,是夷三族,那当真是父族,母族,妻族,三族一个不留。
至于族诛就更为简单,就是自身,妻子,儿女,有时会算上父母及兄弟姐妹,若是父母年事已高,也会网开一面。而且无论是族诛,夷三族,还是诛九族,庶子庶女好像都不会计算在内,这应该算是庶出子女仅有的好处了。
于宁和帝而言,自是恨不得将这些蛀虫,还有和蛀虫有关的所有人全部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可是宁和帝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实际影响。二百多个官员,如果全部按照诛九族来算,怕是要牵连十几万人,伊洛河都能被人头塞满。若是真做到这般地步,这些人怕是直接就要暴动,那显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有些时候,适当的妥协也是一门艺术。
而宋言,便是最优秀的刽子手。
每当宁和帝念到一个名字,便有一人浑身上下失去力气,倒在地上,宋言甚至用不着去寻找……轻轻一扭,便是一个人头。
这般行为到底是不合规矩的,毕竟这样的朝堂大员,就算是要处置,多半也需要经过三司会审,最终才能拿出一个结果。而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里面不知多少是白鹭书院和世家门阀安插进去的人,三司会审的结果定然也只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审了跟没审差不多。
可此时此刻,眼看着宋言捏碎了一个又一个脑袋,无论是杨和同,还是楚立诚和高洪,尽管面色铁青,却是没有任何一人敢上前阻拦,甚至不敢提出丁点意见。
开什么玩笑,没听到外面是什么动静吗?
一阵阵喊杀声,震耳欲聋。
声浪滚滚,宛若雷霆,便是那皇宫都快要给掀了。
这时候,谁敢帮这些人说话,怕是立马就要被暴怒的老百姓给打成鬼洞的同党。
“户部员外郎,杨国恩……斩首,抄家,妻女发配教坊司。”
“户部郎中,杨国栋……斩首,抄家,妻女发配教坊司。”
“大理寺监察使,杨国强……斩首,抄家。”
接下来便是和杨家有关的官员,从罪行上来看,这些人便是判一个族诛都不为过。
只是,这毕竟是杨家子嗣。
若是给这些人判一个诛九族,怕不是琅琊杨氏当场就要谋反。现如今这般只是斩首,不牵连其他人,于宁和帝看来,应是杨家能够接受的一种局面。
杨家想要做皇帝,但准备还不够充分,若是在这种时候造反,于民众中不会有太多的响应者,尤其是杨家还有七个官员牵涉到这一次的案子,杨家长久以来精心维护的名望受到了严重打击。对杨家高层那些人来说,许是会选择直接将这些人逐出族谱,做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模样,许是会挽回一些声望。
生死簿还在翻阅。
惩罚也渐渐从斩首,变成了斩监候;又从斩监候,变成了流放……
至于最后那些捕头之类的吏员,则是全部交给房山处理。
当宁和帝的声音落下,一众文武官员,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旋即惊觉全身上下的衣服,几乎都已经被汗水湿透,湿哒哒的黏连在身上,格外的难受。
宫外尸体堆积如山。
鲜血晕染大片积雪。
朝堂上空下大量官位,文官那边,宁和帝暂时没做安排。
左副都御史,侍郎,员外郎,郎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官职,可以想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为了这些官位朝堂上免不了一番扯皮。白鹭书院和杨家那边,肯定会想尽办法往里面塞人,但不管怎样也肯定要让出来一些位置,这对宁和帝来说便是最重要的收获。
禁卫军中也有不少人涉及到鬼洞的案子,被撸了官职。
这些人手下的兵卒,宁和帝便全部交给赵改之管理。
名义上,赵改之依旧只是禁卫军的一名统帅,实际上麾下掌管的士兵,已经足有一万五千余人,半个禁卫军。对这个安排,楚立诚和高洪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但白鹭书院这一次有太多人被牵涉进去,便是说话也没什么底气,是以反对的效果不大。
杨和同这样的老狐狸,当然能看的出来宁和帝想要拉拢赵改之的心思,但赵改之儿子,妻子,都死在宋言手里,两人完全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除非宁和帝愿意舍弃宋言,不然赵改之绝不会被拉拢。
这样一想,便觉得安心,也就没有出言反对,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随后宁和帝又安排冠军侯宋言和安宁侯赵改之,率领禁卫军,抓捕其余涉案人员,并且负责抄家。
这安排,又让一些人心里泛起了嘀咕,心说宁和帝这究竟是闹哪样?
谁不知道赵改之和宋言不对付,居然还将这两人安排在一起,当真不怕他们打起来?大抵是想要用这两人互相制衡,互相监督,避免在抄家的时候侵吞资财吧。毕竟,抄家可是个油水很大的活计,很多事情都有操作的空间,便是稍微漏一漏手指缝,都能赚一个盆满钵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