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14章 漫画恢复,小林概念股 (第2/2页)
“见鬼!远华玩具成交量暴增十倍!”一个穿着旧西装、眼睛紧盯着交易报价板的老股民惊呼,“股价……涨了五成!刚才还是毫二,一下子跳到毫三!”旁边的同伙猛拍大腿:“错过了!南华纱厂也是!昨天才报九仙,今天开盘跳高一成半,到现在还在扫货!有大手笔入场!快追!”
嗅觉敏锐的经纪、精打细算的师奶、渴望翻身的散户……无数双眼睛紧盯着交易所的动静。很快,一个模糊但极具诱惑力的“规律”在小圈子里迅速发酵:“听说了吗?‘小林天望股’!”“就是小林天望看中的股票?哪个?”“只要是市面上突然爆量大涨的华资小公司垃圾股,八成就是他动手了!”“真的假的?”“千真万确!你看‘永利塑胶’,上周被盯上,两天暴涨三倍!‘港华电子’,一周翻了四倍!那钱赚的……”“嘶……那还等什么?赶紧!跟着小林生吃肉!”
“小林天望股”瞬间成为市场最热门的标签。股民们奔走相告,如同发现了金矿。只要某只不知名的小股出现异常放量拉升,立刻会被蜂拥而至的资金推上云端。买盘汹涌如潮,股价如脱缰野马般上蹿。短短数日,十数只被林火旺光顾过的股票,价格均翻了数倍甚至十数倍,缔造了一个个麻雀变凤凰的神话。买到的人弹冠相庆,高呼“小林股神”;没买到的捶胸顿足,恨自己手慢。
然而,这条看似无往不利的矿脉,底下却潜藏着冷酷的死亡陷阱。就在股民们沉浸在“搭顺风车”的美梦中时,一个接一个的《港岛交易所公告》如同精准落下的铡刀,骤然斩断了股价的疯涨势头:
“南华纱厂主要股东变动公告:小林天望先生以自有资金于公开市场购买南华纱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达5%,现成为公司主要股东及新任董事……”“永利塑胶主要股东变动公告:小林天望先生于日前收购……”“远华玩具主要股东变动公告……”
公告一出,犹如泄洪闸打开。高乔浩的执行团队严格遵循指令,一到5%,所有大额买单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市场清楚看到——那位“股神”买够了,目标达成了,不会再买了!
失去了最强大、最持续的买盘支撑,那些被透支了未来预期的空中楼阁瞬间崩塌。获利丰厚的聪明钱和恐慌的散户如同惊弓之鸟,夺路而逃。股价立刻如断崖般直线跳水,甚至跌破启动前的位置。前一天还在欢庆财富翻倍的股民,眨眼间就可能看着账面浮盈全部蒸发甚至陷入深套,哀鸿遍野。
“天杀的!又停了!”“不是说好的跟着小林生有肉吃吗?怎么一买到就甩手不管了?”“根本不管我们死活啊!跑!快点跑!”“来不及了!跌停了!我的棺材本啊!”“这根本不是炒股,是赌他还要买多少啊!”
市场的情绪在林火旺的“指挥棒”下,于极度狂热与极度恐慌的两极之间剧烈震荡。
就在这股“小林概念股”掀起的资本狂潮与踩踏惨剧交替上演之际,《亚洲日报》在头版头条以加粗的标题抛出了一颗威力更大的舆论炸弹:
一周二十席!小林天望不计成本,只为‘董事’虚名?
报道详尽罗列了小林短短几天内染指的近二十家公司的名称。这些公司持股比例均刚过5%,他借此成功跻身董事会,涉及行业五花八门:传统纺织、塑胶、制糖、玩具、电子元件乃至小型地产开发公司。
文章毫不讳言地指出,小林天望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商业投资追求盈利的基本原则。他投入惊人资金狙击这些市值低、质地差、未来增长乏力的“垃圾股”,其唯一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一个又一个“董事”的头衔。
“……其背后的动机,坊间议论纷纷。
但结合此前霍家大少霍震挺公开宣称要阻止其染指郭家柳茹梦一事……小林天望此番近乎‘撒钱式’地突击获取众多无甚价值之小公司董事席位,其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否单纯为了与霍震挺大少争一口气,以展示其在港岛的‘存在感’与‘影响力’,着实令人玩味。”
报道一出,舆论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