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9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1/2页)
父母在,不远游。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往往却都是等到后悔莫及的时候,才真正理解了这六个字。
多少功成名就的人,每年清明时节,也只能来到父母的坟头上,叹上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我们没钱的时候,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可当我们真正有了充足的钱和权势的时候,却又往往会去追忆那些曾经逝去的往昔,去拼命的想要抓住,那些金钱买不回来的东西。
林火旺很庆幸,庆幸他是带着重活一世的感悟回来的。
看着母亲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看着妹妹林小雪和赵菊花在一旁学习认字,看着赵大牛累了一天呼呼大睡……
这样平凡而普通的画面,对林火旺而言,却是又如此的难得。
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这种亲人之间的温馨,是多么的幸福。
毕竟,年轻的时候,谁不是想着要到外头去闯荡闯荡大风大浪呢?
……
白天,林火旺跟着两个妹妹去喂喂飞龙,或者随着狩猎小队上山去打几枪。
回来就写点漫画剧情稿子,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这小日子简直不要太舒坦。
只是有点可惜,晚上的被窝是冷的,只能自己慢慢捂热了。
那泡的虎骨酒和虎血,也是不敢再去喝了。
……
等县里的干部带着挖井的队伍,来到林家沟生产大队。
林火旺也跟着村民们一起去看热闹,看着一口又一口的压水井成功在田间打了出来。
那清甜的井水,哪怕是一个孩童,也能非常轻易地压几下就取出来。
村民们一个个也都是拍手叫好,有了这几口压水井,整个村的田地就再也不用担心旱灾的问题了。
平常灌溉也无需那么辛苦的去远处的河里挑水,干起农活来也能省大力。
而当林家沟的村民们,从县里干部们的口中得知。
这方便又省力的压水井,是林火旺设计并且去省里国营大厂要来的零部件材料时,一个个又都惊为天人。
“阿旺真是太厉害了吧!这岂不是,整个县的农民,都得承阿旺的恩情了。”
“这可是一千口压水井啊!这在灾荒年,多一口这样的井,就能多收多少粮食,多救活多少人啊!
阿旺真的是功德无量,咱们林家沟真的是出了一个圣人了。”
……
在一通村民们的夸赞声中,林小雪那叫一个骄傲,她是眼见着,自己的哥哥从人人都瞧不起的死瘸子,一步步成为全村人都敬重和夸赞的存在。
而林火旺自己却并没有在夸赞声中迷失自我,他看得很清楚。
村民们还是那一波,之前瞧不上自己的是他们,现在沾自己的光夸自己的也是他们。
你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敬畏。
也不能说这些村民们就是坏或没人情味,在灾荒年,能帮你一手的是情分,不帮你的是本份。
所谓穷生恶胆,富长良心。
很多道理和是非,你也是没办法真的去细究的。
……
“阿旺!阿旺!你回来了呀!快,这里有你的信和包裹……”
就在林火旺从人群中退出来时,远处传来了一阵呼喊声。
林火旺循声看去,是红星公社书记的儿子刘文正,正朝着自己挥手呢!
“阿正,怎么今天是你来送信和包裹呀?邮递员又偷懒了?”
林火旺笑着走上前去,从他的手上接过自己的信和包裹。
“那可不!这小子,成天就知道偷懒。看我正好路过,便把这些信和包裹都塞给我了。”
刘文正说这话的时候,稍微有点心虚,没敢直视林火旺的眼睛。
然后立刻又转移话题地说道:“阿旺,你写的那篇《伤痕》,真的是太精彩了。
你知道么?现在各个刊物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仿写你《伤痕》的作品了。
你写出了《伤痕》来,大家才知道,可以把特殊时期的故事,用这种形式写出来,而且还能刊登发表。
有个叫刘心武的写了篇《班主任》,也非常有意思,讲的是特殊时期对孩童们的迫害和影响。
你知道么?现在这一类文学作品,都被大家统一称作伤痕文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