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时间流速 (第1/2页)
写完后,他将魔力注入信纸。
那张纸立即折迭成一只精致的纸鹤,振翅飞出窗外,朝着投递箱的方向飞去。
处理完这些事务,罗恩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仔细研读获得的《蓝斯实验笔记》。
这本笔记虽然只是复制品,但制作工艺异常精良,每一页纸张都带着特殊的能量印记,就像保留了原作者的某种精神烙印。
封面上的图案——一颗在烧杯中漂浮的半透明球体。
正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深度,如同一个活物在静静呼吸。
笔记的第一页是一段简短的自序。
笔迹潦草却力道十足,仿佛能够透过纸张感受到作者下笔时的情绪:
“生命,那永恒的谜题,既脆弱又坚韧。
我们试图理解它、改造它,却常常忘记尊重它固有的规律与本质。
这些笔记记录的不仅是我的成功,更有我的失败与思考。
愿后来者能从中窥见生命的奥秘一角,并永远记住——真正的调制师不是生命的征服者,而是谦卑的学习者。
——蓝斯赫维特”
翻开笔记的第一页,罗恩便被其中的深红色警告字眼吸引住了目光。
“深渊调制实验日志,蓝斯赫维特记录。
警告:本笔记涉及深渊实验,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未经适当防护,切勿尝试重现。”
警告下方是蓝斯的个人印章,一个由三条交错的蛇形成的环状符号,代表他那著名的“三循环”理论,以及真理庭监察者的“书本印章”。
接下来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研究日志,记录了蓝斯从最初的构想到最终成功的全过程。
“永恒历 12876年。
今日始启‘融合生命’计划。
常规的血脉改造与调制方法,始终受限于生物本身的接受上限,无法突破根本性限制。
但若能创造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从本质上重新定义生命的组织方式与能量循环体系,或许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第一步,需要寻找足够可塑性的基础生命体.”
罗恩继续往下阅读,蓝斯的笔记详细记载了彼时还是黯日巫师的他,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到适合的基础生物。
最终,他在一个异世界开发项目中,从某位大巫师手中交换到了奇特的黏液生物。
这种生物没有固定形态,能够自由改变外观,并且拥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永恒历 12927年。
经过好几年的驯化与实验,‘膜状噬质’已经能够稳定存在于我们的世界。
但其同化能力过强,几乎会吞噬接触到的任何生物组织,这既是优势也是难题。
下一步,需要将其带入深渊第三层进行短暂的能量浸染,希望能够引导其特性向预期方向发展”
蓝斯在笔记中详细描述了深渊的层级结构。
特别是从第三层“黑沙荒土”开始,时间流速就与外界产生了显著差异:
“第三层‘黑沙荒土’:明显的现实扭曲开始显现,时间流速与外界出现差异,内部一天约等于外界三天。
生物在此环境中的变异速度显著加快,且变异方向开始受到环境‘意志’的引导。
有意思的是,黑沙本身似乎具有某种集体意识,能够影响范围内所有生命体的变异方向。”
“第四层‘扭曲丛林’:现实规则大幅度松动,时间流速进一步扭曲,内部一天约等于外界七天。
生物在此环境中很快会发生根本性变异,可能完全改变其生物学分类。
植物可能变成动物,动物可能生根发芽。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生物在变异过程中大多数能够维持生命机能,如同渐进式演化一般,而非突变导致的崩溃死亡。”
……
“第六层及以下:极难到达和返回。
据有限观察,第六层开始的深渊区域似乎完全脱离了我们理解的物理规则,成为某种概念性的存在环境。
时间流速可能达到数十倍甚至更高,内部一天,外界便可能已经过去数月之久。
另外一个直接的特点是,此环境会对生物的‘概念’进行扭曲。
例如,一个‘鸟’的概念可能被扭曲为‘既能飞行又能水下呼吸的生物’,个体也会按照新概念自动重塑。”
“这种时间流速差异,既是深渊的馈赠,也是其诅咒的一部分。”
馈赠?诅咒?罗恩带着些疑惑,继续翻看后面的内容:
“深渊是绝佳的实验场所,进行冥想或其它超凡修炼时,也能够获得对应时间流速的倍率加成。
自第六层开始,这个特殊加成会达到非常恐怖的程度。
而时间流速加快,却也不会损耗自身寿命。
其代价也同样沉重。
深渊诅咒会随着每次时间流速变化而随之加剧,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扭曲。
我见过一次从第四层以下的探索者,通过跃迁设备快速返还外界,在回到地表的一瞬间被诅咒异化成可怖的怪物……
所以,每次时间流速变动时,都需要格外小心,最好慢慢返回,给自己留些过渡期。”
罗恩对这个发现感到毛骨悚然,几十倍的污染量累积,一瞬间爆发出来……
但饶是如此,还有着前仆后继的探索者置身其中,可见其诱惑力有多大。
最主要的还是即使时间流速变化,自身寿命却不会随之快速减损。
就像是柯琳娜、马克西姆和雷诺兹等人一样,一次成功探索便足以让自己远超同期了。
后面的笔记继续描述了蓝斯如何将膜状噬质带入深渊更深层,让其在特殊环境中吸收能量,逐渐发生变异。
“为解决一些问题,我将‘膜状噬质’又带入到深渊第四层进行改造实验。
在那种扭曲环境的压力下,它逐渐发展出自我稳定的能力,能够在吸收外来能量的同时保持自身结构的完整。
但真正的突破来自于一次意外。
当我将这种改良版‘膜状噬质’与一种深渊本土的黏菌混合时,两者没有像预期那样互相排斥,反而融合成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
这就是最初的‘自噬软泥怪’雏形……”
罗恩把总结软泥怪的特性和实验的这几页快速翻过,这是他已经了解到的内容。
随后,蓝斯的下一个构想瞬间抓住了他的眼球:
“软泥怪项目成功后,我开始构思下一个目标——创造真正的‘活性血脉调和媒介’。
不同于软泥怪只能被动显示血脉质量,这种媒介将能够主动参与血脉调和过程,自动修正能量流动中的不平衡点,大大提高调制的成功率和上限。
理论上,如果这一媒介能够成功创造,它将彻底改变血脉调制的方式,使即使是缺乏经验的初学者也能完成相对复杂的调制工作。
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为那些被视为不可能的血脉融合提供新的可能性。
我称之为‘调和之钥’,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理论框架,但实际创造还面临许多技术障碍。
首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基础生命体,它必须具备极高的适应性和自我重构能力。
‘幻景之王’建议我考虑使用她国度中的某些特殊生物作为基础,这些生物天生就具有形态可变性和高适应力.”
又翻过几页后,笔记的语调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变得更加警惕和沉重。
“永恒历 13782年,麻烦来了。
每当我沉浸在深度研究中,总能感觉到一道冰冷的目光透过维度壁垒,直刺我的灵魂。
我怀疑是‘祂’。”
……
“恶咒已经生效,我能感觉到生命力正在一点点流失。
医疗巫师们束手无策,即使是最顶尖的治愈法术也只能减缓咒术的蔓延,无法彻底清除。
据‘幻景之王’所言,这是一种来自异界的古老诅咒,会逐渐侵蚀受害者的精神核心,直至灵魂彻底消散。
最悲哀的是,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剩时日无多,却还有如此多的研究计划未能完成.”
接下来几页,记录了蓝斯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试图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他详细记录了自噬软泥怪的进一步改良,以及一系列未完成的构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