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开始行动 (第1/2页)
四月初
军统成立了一个新的特别行动组,代号【昆仑】。
行动组向由李希烈组建,直接向委员长负责。
而【昆仑】小组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配合卫立煌铲除中条山【通G】(通何、通阎、通日)的军官。
至少目前为止,委员长非常满意。
戴笠在这方面输了一筹后,便加紧对下属的笼络,反而导致外部情报收集缓慢。
但他回到重庆也不是没有帮助,至少委员长没有让他亲自跑一趟山西。
4月10日
随着各方消息传来,苏日双方已经达成中立条约的拟定。
莫斯科计划在半年内,抽调远东的部队进入苏德边界。
最高统帅部研判,柏林很可能在谋划一场对英伦三岛的大决战,而在那之后,战争将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而苏军也将在一年内完成所有准备!
消息传回重庆,委员长大为光火,他立刻召见驻华大使潘友新表达强烈抗议,称此举为“俄损人利己之一贯伎俩”。
倒是李希烈提出建议,通过海外学子,大肆宣传苏军此举是为了进攻柏林。
虽然没什么用,但作为恶心对方的反击,得到了委员长的欣赏。
简直就是为他出了一口恶气!
2天后
莫洛托夫与松冈洋右共同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后者带着协议回到国内,只等审批,就可以成为正式合约。
合约规定双方的中立条件外,对于满洲、外蒙进行了互相承认。
几乎就是将委员长的面子丢在了地上,踩了又踩,顺便还喷了几口唾沫。
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声明,强调东北及外蒙古为我国固有领土,苏日条约中关于“满洲”与“外蒙”的相互承认“绝对无效”。
只是这种没有国力、武力支持下的抗议,显得极为无力。
委员长更是在日记中将莫斯科喷了个体无完肤,“损人利己”“在国际信义上为最大损失”。
不过在沈复兴看来,这日记还是骂的轻了。
消息一经传播,举国震惊!
但由于此刻对方的援华航空教练、军事援助还在进行,哪怕是文人公知,竟然也不知道如何评价。
委员长更是为了安抚人心,电告地方:“苏日条约对我国抗战有益”。
宣传部更是被要求报刊避免批评莫斯科,仅针对“满蒙主权问题”进行有限讨论。
党国喉舌《中Y日报》社论委婉批评莫斯科“违背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精神”。
邵力子更是回报:援助断了对方再次借口生产紧张
此时的莫斯科驻华军事总顾问还是崔可夫,他在回复莫斯科的电报中写道:重庆领导层“普遍悲观”,委员长本人“惘然若失”。
没错,虽然罗卓英依赖74军的英勇作战在上高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战果与台儿庄会战相仿。
但这个时期的重庆高层,特别是等待国际局势变化的高层,简直对抗战前景失望透顶了。
原来计划依靠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双向援助完成抗日大业,现在莫斯科居然直接撕破脸退出,这无异于将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人一脚直接踏入深渊。
【抗战必败】论开始在重庆加速蔓延,特别是汪逆在《Z华日报》头版刊SDL与松冈洋右握手照,宣称:“莫斯科承认满洲国,证明和平运动正确。”
这更是加剧了国人抗战的信心,军统金陵站、SH站出现叛逃事件。
各地军统发出严重警告,有71支部队,超过102万人有存在叛逃风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