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二手穿越:大耳贼刘备 > 第301章 真正的大战

第301章 真正的大战

  第301章 真正的大战 (第1/2页)
  
  刘备颁布的这个政策不叫求贤令。
  
  其全称叫“考举策试取士令”——也可以简称为“策试”。
  
  当然,也不能随便由着人瞎考,必须先成为各个学院的学生,然后才有报考的资格。
  
  张飞的艺术学院当然也可以……艺术有利于宣传,这其实是一种很有用的实务。
  
  这既是为了办学招生,也是为了推动寒家子弟的教育发展。
  
  一味的赔钱办学肯定是难以持续的,但如果进了各个学院就有做官的机会,那么自然就会有民间赞助商持续办学——就像糜竺和管亥那样。
  
  刘备了解商人群体,无论哪个地方的商人,都是会乐于出钱资助或培养本地士子做官的。
  
  其实汉代士子对考试很熟悉,因为以往地方举孝廉推荐到中央的人也不是直接做官,也要经过中央的考试。
  
  这种考试形式也是“策问”,即由三公府提出经义解读相关问题,被荐者书面作答,称为“对策”。
  
  只不过朝廷的策问一般流于形式,向来是看人出题的,题目也都来自经义而不是实务。
  
  再加上只有高门大户能得举孝廉,从源头上就已经断了寒士做官的路。
  
  而刘备考的是实务,且无需他人举荐,也不要名望,只要愿意参考就可以来试试,没有门槛。
  
  刘备知道,这种唯才是举的取士令,颁布后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一直以来的官员察举是基于“名望”和“德行”的,比如仁孝之名,这是名门最擅于包装也最好包装的东西。
  
  当任官的标准变成了实际工作……
  
  那可就真的完逑了。
  
  豪门出身的人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实务能力,关键是,论实务未必竞争得过那些寒士啊……
  
  这是在断豪门的根,断绝官位垄断,把士族和平民重新拉回了同一起跑线。
  
  以往数百年建立起来的名门、良家、庶户、罪徙等身份层级,在取士令下是一视同仁的。
  
  名门经学传家的优势也荡然无存,包装名气、清谈耍嘴皮子等能力,在面对全是实务的题目时完全不好使。
  
  反而是寒士、小吏、商贾、自耕农、盐工、漕工……等出身的年轻人,由于生活所迫,必须从小亲力亲为做实事,若是擅于思考,反而能在实务上有更深的见解。
  
  ——实际上,这才是最惨烈的战役。
  
  名门士族是不可能接受这条政令的,阻力与反扑必然会非常大。
  
  但刘备必须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
  
  毕竟刘备很难从豪门得到人才,只能挖掘寒士。
  
  实话说,在得到辅政权之前,刘备是不敢搞这种策试取才的……
  
  在雒阳也不敢这么搞。
  
  刘备还是要命的……
  
  而现在,把刘协带来了青州以天子名义颁诏,青州也还算稳定,外部敌人也暂时躲藏了,稷下学宫和各个学院也运转起来了。
  
  这就是最好的时机。
  
  而郑玄,在取士令颁布后立刻找到了刘备兴师问罪:“使君为何要改先人取士之法?取士当取德啊!若以此拔官,吏民尽皆不求仁孝只钻策考,岂非天下大乱?士农工商当各行其是,怎能一以视之?”
  
  其实刘备能理解郑玄的顾虑。
  
  郑玄确实是个有气度也有人生目标的大儒,他本人其实也不追求做官……但没几个人能勘破“名”这个字。
  
  取才当取德,这本身也没错。
  
  开了考试这条路,给了所有人机会,确实会使得很多人为了追求做官而不事生产,这也是事实。
  
  ——但这些为了做官而不事生产的人大多是考不上的,因为刘备这边出的题目不是经义,而是实际工作中面对的难题,如果没有实际解决事务的能力,即便过了笔试也过不了面试,更过不了从事考察期(临时工试用期)。
  
  但郑玄提了这么多反对的理由,看起来都有道理,却没提那个最重要的点……
  
  “康成先生反对取士,到底是因为此事改变了先人成法,还是因为此事断了名教之名?”
  
  刘备反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