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以粮驭民,无惧魑魅 (第1/2页)
而郦府之中,送走皇帝后的阿提拉,独自回到房中,卸下脸上的恭顺与从容,眉头紧紧锁起。
今夜刘盈那看似随意的一问,如同一声警钟,在他耳边敲响。他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习惯,可能已经引起了这位精明皇帝的注意。
“看来,必须更加小心了……”
阿提拉看着铜镜中自己那张经过精心修饰、尽可能淡化匈奴特征的脸庞,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和冰冷。
长安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
未来的路,步步惊心。
他拿起那把特制的、锋利无比的小刀,开始每日例行的剃面。
刀锋刮过皮肤,带来一丝冰凉的触感。他知道,自己必须将这层伪装维持得完美无瑕,直到……达成最终的目标。
无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那远在漠北的匈奴帝国,他都已经没有退路。
未央宫与郦府,皇帝与伪装者,一场无声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那五位功侯,或许早已将那次不愉快的会面抛诸脑后,却不知他们无意中,成为了推动这场暗流汹涌的戏剧的关键角色。
阿提拉的忧心忡忡,看似是白操心,却阴差阳错地,将他推上了一条更为波澜壮阔,也更为危险的道路。
——
未央宫的温室殿内,炭火盆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却驱不散刘盈眉宇间那丝凝重的思虑。
郦府夜宴后,那个名为“穆沙”的西域才子,其身上种种不合常理的细节,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一圈圈疑虑的涟漪。
然而,刘盈深知,为君者,最忌在无确凿证据时打草惊蛇。愤怒和猜疑若形于色,只会让潜在的敌人隐藏得更深,甚至狗急跳墙。
他将那份对“穆沙”的审视深深埋藏起来,目光投向了更为宏大和根本的图景——天下的粮仓。
“民以食为天。”
刘盈喃喃自语,指尖划过摊在御案上的大汉疆域图,目光掠过关中平原、齐鲁沃野、江淮水乡,最终停留在那些新近归附、土地相对贫瘠的边郡。
“只要百姓仓廪实,衣食足,则知荣辱,安现状。届时,任凭背后有何等魑魅魍魉煽风点火,欲掀起民变,也不过是痴人说梦。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能成何气候?”
他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阴谋与动荡的土壤,往往源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巩固统治最坚实的力量,并非源于未央宫的高墙和绣衣使者的利刃,而是来自于田野间沉甸甸的禾穗和百姓家中升起的袅袅炊烟。
于是,在接下来的朝会与政令中,刘盈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促进农业生产之上。
他并非空谈,而是凭借着超越时代的见识,推行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尽管,刘盈必须将其包装成“古圣先贤的智慧”或“格物致知的心得”。
他下令大司农衙门广泛搜集各地农谚和耕作经验,编撰更为详尽的《农政辑要》,并命工匠依图大量制作他“设计”的曲辕犁、耧车等改良农具,由官府贷予或低价售与贫苦农户。
他重视水利,不仅拨出专款整修郑国渠、白渠等旧有工程,更鼓励各郡县因地制宜,开凿陂塘,修筑水门,并提出了初步的“轮作套种”、“绿肥养地”等概念,令精通农事的老臣也啧啧称奇。
“陛下近日于农事一道,可谓呕心沥血。”
丞相曹参在一次私下奏对时感叹道。
刘盈淡然一笑:“丞相,江山社稷,根基在民。民之根本,在于温饱。将此根基打牢,则朝堂上些许风雨,边疆些微波澜,又何足道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